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业频道 > 正文

精准扶贫的国企担当

2020年07月07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杜星霖
A+ A

  近5年来,云南中烟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各定点帮扶村,以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乡村面貌、以培植特色产业解决民生问题、以重大项目建设支撑长远发展,为地方脱贫攻坚贡献了重要力量,以扎实的工作展现——

精准扶贫的国企担当

  5年时间,可以改变些什么?

  曾经世代以耕种为生、靠天吃饭的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田坝乡板坡村村民现在建起了合作社,养起了土鸡,种起了云参、大树青花椒等,收入有了稳定保障;

  曾经,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西二镇的苗族村寨路不通、灯不亮、水不清,而现在,民族兄弟们婚丧嫁娶、政策宣传都在开阔亮堂的村民活动中心开展;

  和乡党委政府一道,带领会泽县以则村、鱼洞社区、石鼓社区3400余名贫困户在2019年实现脱贫,作为企业派驻地方的第一书记,曲靖卷烟厂党员干部袁明磊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

  5年时间,云南中烟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履行社会责任、展现企业担当的重要工作来抓,定点帮扶昆明市、红河州、曲靖市所属的3县8乡11村,共结对帮扶贫困户2058户8125人,以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乡村面貌、以培植特色产业解决民生问题、以重大项目建设支撑长远发展,为地方脱贫攻坚贡献了重要力量。

  立足当下,以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群众生活

  红云红河集团党委认为,做好扶贫攻坚工作,首要是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相关要求,聚焦贫困村最为迫切的需求,打牢地方发展的基础。

  在会泽县鲁纳乡狮子村牛栏江上,有一座4孔25米钢筋混凝土桥梁名叫“红狮桥”,它是连接狮子村和宣威市务德镇新华村的重要通道。

  “红狮桥”建成前,牛栏江两岸三千余户村民隔江相望,来去靠摆渡。

  红云红河集团对口帮扶狮子村后,经过反复调研,出资252万元帮助地方政府跨江建桥,让“天堑”变成了“通途”。在当地,这座桥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连心桥”。

  同样,在会泽县钟屏街道以则村锅盖地村民小组,“连心路”也被建了起来。

  在此之前,锅盖地村民小组进组道路全部是土路,一遇下雨下雪天,道路泥泞不堪。孩子踏着泥浆去上学,年纪大的村民互相搀扶蹒跚而行,村民生产生活物资及农副产品等,只能靠马车或小型拖拉机运进运出。交通不便,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最大制约因素。

  了解情况后,红云红河集团落实专项资金150万元,在锅盖地村民小组开展道路硬化工程。修好后的入村道路,对锅盖地村村民而言,不仅是一条便民路,更是一条致富路。

  这并非特例。2015年以来,红云红河集团在所帮扶的3县8乡11村共投入帮扶资金9710.15万元,围绕扶贫工作,集团及各生产厂帮扶点共实施290多个基础设施项目,改变了乡村面貌,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增收难、就学难等问题,贫困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着眼长远,用现代企业思维助力产业发展

  扶贫攻坚,没有产业,发展必然难以为继。

  帮扶过程中,红云红河集团注重增强地方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充分发挥自身工业企业的优势,运用先进的市场理念,助力地方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产业。

  今年端午节期间,在昆明市五华区临江路的一家餐馆,生意火爆。餐馆最受欢迎的主打菜,原材料来自于板坡村养鸡场。

  这家养鸡场正是红云红河集团帮助板坡村建设的产业项目之一。

  “板坡村发展产业,既要保证项目能拉动村民致富,又要考虑项目风险相对较小,还要考虑不能造成环境污染。”红云红河集团群团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深入调研、实地查看、反复比对,板坡村发展林下土鸡养殖项目的思路逐渐清晰。

  2018年6月,会泽盈河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板坡村正式成立。红云红河集团捐赠80万元资金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入股资金,通过“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板坡村产业经济史翻开了新篇章。

  更为重要的是,红云红河集团将现代企业的思维方式融入产业发展过程中。“一是帮助我们做好市场调研,先找市场,再进行‘生产’;二是质量管控,通过定期不定期抽检,确保‘产品’(土鸡)质量。”板坡村村委会主任金朝富说,在红云红河集团的帮助下,他们注册了“散坡鸡”商标、形成了“育种—养殖—销售”一体化的路子,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事实上,为了做好产业扶贫,红云红河集团做了大量工作:

  在狮子村,他们以种植大户带动的形式,引进大树青花椒种植项目,实现了大树青花椒从种植、管护、生产、加工和销售一条龙帮扶;在弥勒市虹溪镇啥咩村,他们援建养殖基地,以黑山羊养殖为龙头的产业经济正在发展壮大……

  “目前,我们已经帮助地方建立起村集体产业经济,按照计划正积极推进绿化、亮化、美化、养殖、垃圾清运设备采购、入户帮扶和农户知识技能培训等项目。”红云红河集团工会副主席华业顺说,未来,这些产业将在地方发挥重要作用。

  彰显情怀,以“钉钉子”精神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采访中,华业顺的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扶贫工作,不是简单的‘一给了之’,而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并解决扶贫对象急需解决的大情小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扶贫工作落地。”

  为此,红云红河集团在帮扶过程中,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积极推进“1+5”(即:企业+县、乡、村、驻村工作队、贫困户)的互联互动帮扶管理模式,以此形成合力。

  2015年以来,红云红河集团及各卷烟厂克服困难,先后选派48名驻村工作人员,他们以“钉钉子”精神,扎根基层,为当地群众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马路乡旁官地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刘忠发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们一道,“晴天双脚土、雨天两腿泥”,查遍村里7000多米主管、30000多米分管,克服重重困难,让旁官地村村民几十年来第一次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在火红乡龙树村,原驻村第一书记王伟一步一步丈量土地、寻找路线,硬生生将位于悬崖陡坡上的“背阴路”改道重修,新修和硬化道路8条,总长4000多米,修缮道路防护墙2000立方米,让龙树村全村通了水泥路;

  驻鲁纳乡狮子村第一书记李自芬,针对当地没有村集体经济、农作物商品化程度低等问题,引进县城民营企业为当地建造“暖心”市场,新建的农贸市场有96个摊位、7间临街铺面,成为鲁纳乡最大最热闹的农贸市场;

  “脱贫路上,感谢有你。看实干,看品质,看内涵,看红云红河集团——敬赠红云红河集团驻石鼓社区扶贫工作队队员。”这是今年6月底,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调整轮换时,石鼓社区党总支书记给队员们的临别赠言;

  ……

  5年的帮扶,让3县8乡11村彻底脱了旧貌,换了新颜。即便如此,红云红河集团的帮扶,仍在继续。

  在红云红河集团2020年脱贫攻坚会议上,集团工会主席胡霈说,红云红河集团将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寻求一条“一组一产业,一户一策略”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而这,正是红云红河集团作为国有企业的初心与责任。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