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四川凉山烟区:以农机农艺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4年05月16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王树林
A+ A

近年来,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在全省烟区深入推进烟叶生产农机农艺融合工作,强调要以减工降本为目标,以机械化为导向,加快烟叶生产关键环节农机装备、研发、推广,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

以此为指引,凉山烟区聚焦“怎么种烟”,以农机农艺融合为突破口,推动烟叶生产方式转型升级,走好减工降本、提质增效之路,助力烟农高效作业、轻松种烟。

数智转型跑出加速度

4月移栽季,凉山烟区处处“铁牛”驰骋、遍地万象“耕”新。

盐源烟区烟田内,一台台起垄打窝机十分亮眼。来回之间,一行行垄高、株距、行距一致的烟垄出现,放眼望去,如同用刻度尺绘出的直线。

“这是搭载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的起垄打窝一体机,可以确保行距误差控制在5厘米以内。该设备能依据不同田块需求调节垄高、株行距,还能根据作业路径自动计算作业面积、打窝数量。”盐源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基办负责人介绍,“自动计量精准到株,实现了移栽数量精准把控。同时,依托标准化起垄在烟田架设农机标准轨道,为后续生产环节农机入田打下了基础。”

据悉,该设备由盐源县树子洼烤烟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烟农共同研制,可将起垄、打窝两道生产工序一次性完成。后来,他们又引入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推动作业标准、质效再次跃升。

此外,随着无人机植保、遥感清塘点株、数字烤房等设施设备相继涌现,凉山烟区农机农艺融合插上“数字翅膀”,烟叶生产智能化转型跑出了加速度。

目前,在盐源、冕宁、越西等烟田相对平整且连片的河谷、盆地坝区,已形成以大中型机械为主,一机多用、一机多能的农机智能化发展新模式,实现了生产作业规模化、服务水平专业化,烟叶生产用工降低到14.53个/亩。

农机改造蹚出新路子

“现在,我们用它运肥料、地膜等物资进烟田,到采烤的时候靠它把烟叶运到烤房群。重活累活都交给它,自己轻松多了!”近日,会东县嘎吉村58岁的烟农涂正邦望着满载出发的“小火车”,开心地笑道。

会东烟区是典型的高山小梯田烟区,修路不仅成本高,还很难将小梯田串联起来,肩挑背扛一度是主要的烟叶运输方式。为解决山地烟运输问题,嘎吉村在经过调研分析后引进了轨道运输器,被烟农亲切地称为“小火车”。

“一套轨道运输器能够辐射300亩烟田,就烟叶采摘环节而言,差不多可以省下100个工,实现了降本增效。”会东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生产科副科长彭文勇介绍。

这是凉山山地烟区推动生产机械化的一个缩影。以微耕机为基础改装的中耕机、单行起垄机等适用好用,定量施肥器、打顶抹芽器、半自动移栽器等小改小革层出不穷……在会东、会理、宁南、德昌、普格等烟区,烟草部门推动烟叶生产半机械化、机械化,构建轻简作业高效生产格局,实现烟农轻装下田、减工降本,烟叶生产用工降低到19.89个/亩。

农机农艺加出新质效

“在‘优移栽’方面,我们大力推广膜下小苗移栽8.4万亩,并100%配套了水肥一体化滴灌。”4月15日,凉山烟区烟叶“优产优供”重点工作会上,盐源县局(分公司)干海烟站站长向应芝介绍道。

近年来,凉山烟区通过探索优化,形成膜下小苗移栽技术体系,并针对烟田人工补水补肥用工多、施肥量难把控等问题开展水肥一体化滴灌试验,以设施设备、施肥方式的优化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减少用工成本。

“膜下小苗+滴灌”切实加出了新质效。试点成功后,全州推广面积达到32万亩。

此外,在烘烤环节,他们试点推广正反双循环烤房、四层烤房、可移动烤房等设施设备,工艺与设备有机融合,有效提升了烟叶烘烤质量、增加了烟农收益。

为推动农业机械与烟叶生产相适应、设备供应和烟农需求相匹配,凉山烟区还多次召开农机赛马选型会,搭建交流平台,让生产者和使用者面对面,加速推动适配设施研发推广,帮助烟农按需引进适用农机,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聚焦“坝区高效、山区适用”目标,凉山烟区正通过自主研制、联合研发、科技立项、群众创新、引进推广等方式,持续推动农机农艺融合,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加快培育烟叶新质生产力。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