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四川古蔺县大寨乡加强产销对接建设产业综合体

2024年05月17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 作者:陈凯、陈可
A+ A

近日,四川泸州烟区全面进入烟叶移栽期,古蔺县大寨苗族乡烟叶产业综合体1000余亩的园区里,几十名烟农正在忙碌。

“老肖,去年的收入咋样?怕是钱包都装不下了哦!”休息间隙,大寨村烟农罗永其在地头与同村的肖龙华闲聊了起来。

“去年烟站技术指导到位,加上天气给力,烟叶卖了20多万元,烟后种的萝卜卖了2万多元,争取今年再多挣点。”肖龙华笑着回应。

在大寨乡,像肖龙华这样靠种植烟叶和烟后蔬菜增收致富的农民还有不少。

大寨作为古蔺县三个苗族乡之一,青山逶迤,碧水蜿蜒,被苗家儿女亲切赞为“梦里苗乡,宜居大寨”。近年来,当地加快发展以烟叶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及特色旅游业,全力助推乡村振兴,群众逐步走上了致富“快车道”。

特别是近两年,大寨乡着眼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坚持政府主导、烟草引导、企业参与、群众受益的思路,积极探索“烟叶+N”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科学构建适宜的耕作制度,政企协作共同奏响了“以烟稳粮、合理轮作、多元增收”的产业融合“协奏曲”,有效实现烟田增产、烟农增收。

“前些年,政府和烟草公司鼓励种植烟后作物,延伸增收产业链,提高土地利用率,烟农也积极响应,但就是不知道该种什么,又担心卖不了好价钱。”古蔺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大寨烟点点长高庆勇介绍道,去年大寨乡依托烟叶产业综合体建设,探索把“订单生产”模式推广到烟后作物,打造多元化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助力农产品坐上销售“直通车”,给烟农吃上了“定心丸”。

“所谓‘订单生产’,就是政府牵头、烟草引导,提前联系有蔬菜收购需求的企业,与烟农签订种植协议,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的有机互动,避免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随意性,也降低了市场风险。”高庆勇说。

有了销售渠道保障,烟农发展多元化产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仅去年一个冬季的劳作,就让当地近百名群众尝到了多元增收的甜头。据初步测算,去年烟叶采摘结束后,大寨乡烟叶产业综合体内共种植萝卜、菱角菜、油菜等烟后作物1400多亩,同时发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项目,实现多元增收100余万元,形成了多元产业融合发展、农副产品购销一体、服务业延链增效的互融共生新业态。

“往年交售完烟叶,我都会去县城打几个月零工贴补家用。现在好了,上半年种烟、下半年种菜,真正实现了全年家门口就业增收。”大寨村烟农彭正理说,他家去年冬季种植的萝卜卖了2万多元,比往年出去打零工强不少。

大寨乡“烟叶+N”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也辐射带动了周边种烟乡镇的农业生产。今年2月,以大寨乡为核心区的古蔺县“烟草+蔬菜”现代农业园区成功晋级市级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成为泸州市唯一一个以烟叶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区。园区2023年总产值高达2.64亿元,烟叶、蔬菜主导产业总产值达1.85亿元。

大寨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陶荣介绍说,接下来他们还将大力推广“烟叶+N”多元增收模式,更好发挥烟叶产业综合体的示范效应,打造“烟叶强、烟农富、烟区美”的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新标杆,在美丽的“梦里苗乡”绘就一幅新时代乡村振兴画卷。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