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而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用“放、铺、插、压、取”五个步骤就轻轻松松地将鲜烟叶送进烤房进行烘烤,整整比手工编烟节省了四分之三的时间,而节省时间的原因,是烟农们用上了“圆针梳式烟夹”。
“圆针梳式烟夹”,顾名思义就像一把梳子,在针梁下90根经过弹簧钢淬火状态材料制造的圆针插针按照每两个之间间隔1.2厘米的距离整齐排列着,装有插针的针梁与铺装好的鲜烟叶的砥梁通过弹性锁紧机构联接或分离,便于新鲜烟叶的夹持与烘烤后烟叶的卸装。
据悉,这1.2厘米的插针间距,是厂家在多次测量和改进后,给到的最佳数值。早在2016年,烟夹就已经在烟农中推广使用,但是由于1.5厘米插针间距过大,并未受到烟农们的喜爱。经过多年的反复调试后,插针间距由1.5厘米缩小到1.2厘米后,“圆针梳式烟夹”变成了烟农们受欢迎的“香饽饽”。
在越州镇西关社区的烘烤工场前,烟农曹所芬正在熟练地操作着烟夹,在一旁的技术人员指导道:“在烟夹使用时,首先要在操作台上将采摘回来的鲜烟叶按照烟叶的成熟度和质量进行分类,然后按照‘密、匀、齐、散、乱’的要求进行夹烟,确保每夹烟叶都是‘同品种、同部位、同成熟度、同素质’。”
只见曹所芬一放一铺一插一压,说话间一杆烟就夹好了,她边说边夹道:“以前用人工编一杆烟至少需要六七分钟,用了烟夹后一两分钟就编好了,而且编的质量还挺好。”接着她和伙伴一起把夹好的鲜烟叶送进了烤房,“这个烟夹,不仅用起来速度快、效率高,操作简单,非常省事,也非常整齐,最重要的是烤烟时传热快、效果好,下烟方便,可是帮了我大忙。”曹所芬开心地说道。
曹所芬仔细算过一笔账,以前一炉烟编烟工序需要五到六个工人,使用烟夹后,一炉烟的用工量减少到了只要两个,在装烟上省了两个工,在卸烟上又省了一个工,既省时省力又节约了人工费。
在使用“梳式烟夹”的同时,曹所芬还配套使用了当地烟草部门推广的电烤房和生物质燃料机。谈起现在烘烤的大变化,她笑着说:“以前烧煤每隔几个小时就要加一次煤,晚上也要起来加,手上还都是煤渣。用了生物质燃料机后,机器自动下料,一天加个两三次就可以了,省工省力还干净,也不用一直守在烤房前了。”
“梳式烟夹”配上生物质燃料电烤房,这样的“黄金搭配”不仅越用越“上头”,还俘获了一大批烟农粉丝。现在,曹所芬家的烤后烟叶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烟农们也对这些好物赞不绝口。
烟农曹所芬(左)正在和伙伴使用“圆针梳式烟夹”。马瑛 摄
据悉,近年来,麒麟区烟草专卖局大力推广“圆针梳式烟夹”和生物质燃料机的使用,极大改善了烘烤基础设施条件。“新物件”展现了新生机,激发了新活力,为烟农减工降本、提质增收拓宽了新路径。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