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栏目 > 微信推荐 > 正文

一文读懂40年烟叶改革发展之路

2022年08月10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中国烟叶公司
A+ A

1982年1月1日,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确立了由总公司对全国“两烟”生产经营全面负责,对行业“人财物、产供销、内外贸”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烟叶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烟草产业链的最前端,肩负着服务行业发展原料保障的使命与责任。

40年来,一代代烟叶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相关工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踔厉奋进、接续奋斗,披荆斩棘、艰苦创业,不断探索符合烟叶产业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径,奋力书写烟叶发展的时代答卷,为行业全面深化改革和烟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烟叶供需迈向协调平衡

40年来,行业在准确把握烟叶专卖品属性基础上,始终坚持加快适应市场化改革要求,制定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政策措施,与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和政策导向紧密衔接、同步推进,全国烟叶生产实现了从产销脱节、无序发展、大起大落到产销衔接、计划种植、稍紧平衡的历史性转变,产业发展保持平稳健康态势。

image.png

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对实验烟叶样品开展化学检测和分析,跟踪烟叶质量变化,检测烟叶关键化学成分指标,形成检测报告。图为技术员正在进行实验烟叶样品外观评价。张萍摄

持续加大政策投入。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建立健全基于要素报酬收入和风险补偿为主的烟叶收购价格定价机制,充分体现优质优价;正确处理烟粮协同关系,建立基于保持合理粮烟比价的烟叶价格动态调整机制,1981年国家开始调整烟叶收购价格,自1999年以来先后调整了11次,稳定种烟收入预期,有效保护了烟农种烟积极性。持续加大烟叶产业发展支持保护力度,坚持和完善基于“以投代补”的烟叶生产投入政策体系,解决了烟叶生产一家一户“办不到、干不好”的难题,显著降低了烟叶生产面临的技术风险。探索构建基于成本兜底的“种植保险为主体、灾害救助为补充”的烟叶种植风险保障机制,有力应对了烟叶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尽可能避免了大起大落、剧烈波动。

精准发力宏观调控。深化专卖体制下的适度市场化改革,加强计划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供给管理,始终保持计划的刚性,统筹考虑市场的弹性,持续推动烟叶产销紧密衔接、供需动态平衡、持续健康发展,有力保障了行业卷烟的平稳生产。20世纪90年代,烟叶生产走向规范化种植、产业化经营,但经常处于大起大落之中。1996年,面对全国烟叶超种超收严重的局面,烟草行业开展了一轮烟叶生产“大调整”,加强专卖管理,大力清理整顿烟叶流通秩序,确保烟叶生产平稳发展。自2014年以来,实行“三年调控”,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强化以销定产,加强计划调控,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截至2021年6月,行业烟叶库存总量回归至合理水平,烟叶供需实现动态平衡。以价格调控稳定规模下限、计划调控限定生产上限的烟叶生产经营宏观调控更加精准有力,烟叶生产“稳”的态势和主基调更加突显。

image.png

每年烟叶收购时,贵州省局会在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开展烟叶收购站点巡查。贵州省局供图

持续规范经营流通。持续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全面整顿烟叶生产经营流通秩序,不断提升基层烟站规范管理和服务效能,烟叶生产严格规范、富有效率。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全面推行烟叶种植收购合同制,实行严格的专卖管理,进一步规范了烟叶生产经营秩序。在收购环节,全面推行原级收购、原级调拨,收购资金电子结算、种烟补贴直补烟农;在工商交接环节,实行全程质量追溯,实现了由“商业加工、片烟交接”向“原烟交接、委托加工”转变,进一步规范了烟叶经营流通秩序,烟叶商品质量大幅提升,烟农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切实维护了国家利益、烟农利益。

原料供给质量大幅提升

40年来,行业主动适应市场需要,积极转变烟叶质量观念,树立先进生产理念,先后启动实施国际型优质烟叶、部分替代进口烟叶、特色优质烟叶、高可用性上部烟叶等专项开发工作,上等烟比例从1982年的1.94%提高至2021年的71.23%,烟叶质量大幅提升,有效缓解了结构性矛盾,实现了从“依赖进口”到“部分替代”再到“以我为主、进口补充”的历史性转变,保障培育了一大批知名卷烟品牌,有力支撑了中式卷烟的快速发展。

国际型优质烟叶开发。行业先后于1986~1988年、1996~1999年两次开展中美合作,着力解决“营养不良、发育不全、采收不熟、烘烤不当”的问题,烟叶生产技术与质量稳步提升。为把我国烟叶质量提高到美国、巴西等先进产烟国的水平,更好满足卷烟工业需要,2000年起先后在云南、贵州、湖南、福建等产区进行了国际型优质烟叶开发,带动了烟叶生产和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

image.png

“十三五”以来,山东省局(公司)立足烟叶适配性,突出高可用性上部烟叶开发工作,完善“中棵烟”培育综合标准体系,持续提升烟叶均质化、绿色化、特色化生产水平。图为烟叶技术人员在对烟叶物理指标开展大田测量。山东省局供图

部分替代进口烟叶开发。2003年,中式卷烟原料成为发展主攻方向,明确了以中国烟叶为主体、高档进口烟叶为补充的原料供应体系。2004年起在云南、贵州、四川、福建等产区相继开展部分替代进口烟叶开发工作,经过4年努力,实现了一定比例的进口烟叶配方替代,有效缓解了津巴布韦等国烟叶进口不足的压力。在此基础上,主动调整进口烟叶使用定位,更加注重发挥进口烟叶在中式卷烟中的彰显风格和补充香气作用,采购数量、结构更加精准,原料使用效率、效益不断提升。

特色优质烟叶开发。2008年启动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确定“提高质量水平、突出风格特色”的主攻方向,经过10年努力,取得了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理论、生产技术体系、开发模式、工作机制等一系列突破创新。2017年发布《全国烤烟烟叶香型风格区划》,我国烤烟烟叶风格特色定位由传统三大香型区划细分为八大香型生态区,特色优质烟叶开发规模和生产水平不断提升,烟叶品质不断改善,风格特色进一步彰显,烟叶可用性和配方作用显著增强。

image.png

为着力改善上部烟叶品质、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更好满足工业企业需求,切实增加烟农收入,湖北宣恩县局(分公司)近年来积极探索、持续发力,大力推广上部叶带茎采烤技术。图为工作人员将上部叶带茎采烤产生的废弃烟秆打包,准备运往有机肥加工厂制作秸秆有机肥。李双翔摄

高可用性上部烟叶开发。随着卷烟降焦减害的深入实施和细支、中支、短支卷烟产品的快速发展,工业企业对高香气、高浓度、高质量上部烟叶的需求逐步增加。2020年启动品牌导向型高可用性上部烟叶开发,着力构建需求使用拉动、技术措施保障、科技研发支撑为一体的品牌导向型原料供给体系,上部叶有效供给水平和适配能力逐步提升,卷烟配方中上部叶使用比例提高5%。

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40年来,行业认真落实党中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通过采取水利、农业、科技等综合措施,扎实推进烟区水利设施、机耕道路、土地整理、农业机械等基础设施综合配套,扎实推进烟田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加快补齐烟区基础设施短板,着力打牢设施农业物质基础,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向“设施保障”的历史性转变。

image.png

福建上杭县局(分公司)多方争取资金,用于硬化烟田道路、安装路灯,建设村“幸福院”“儿童之家”等,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图为正在施工的烟田道路硬化现场。郭子雄摄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积极争取财政部政策支持,持续保持烟田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不变、力度不减,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行业累计投入烟基建设资金981.22亿元,建设项目560.16万件,其中,烟田水利设施184.43万件、机耕路6.05万条、育苗设施13.15万件、农用机械68.96万台(套)、土地整理2800处,改善了近5000万亩农田的生产条件,为烟区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烟田设施装备配套水平明显提升。经过多年努力,烤房建设实现了从改造普通烤房向建造密集烤房,从零星散建向集群工场转变;育苗设施建设实现了从一家一户育苗到工场化集中育苗的转变;烟水工程建设实现了从“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三小工程”向水源、水池、沟渠和管网综合配套的系统工程转变;探索推进烟田零改整、坡改梯、小改大、瘦改肥,机耕路建设注重沟、渠、路系统配套,建成一批“田成方、管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田园化”的高产稳产优质烟田,产区烟叶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image.png

石洞水库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罗田镇石洞村。2016年4月,中国烟草总公司决定援建石洞水库,援建总投资1.6亿元。水库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水清、树绿、天蓝的风景吸引了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当地旅游业蓬勃发展,有效巩固了老区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作出了贡献。江西省局提供

水源工程援建综合效益日益凸显。为有效解决烟区农业工程性缺水问题,行业主动作为,加大投入力度,从2010年开始,以建设中小型水库为重点,积极开展烟草援建水源工程建设。截至2021年年底,已累计批复项目292件,核定援建资金241.1亿元,完工使用项目231件,有效保障了619.6万亩农田灌溉用水、919.3万人生活用水、621.7万头牲畜饮用水,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日益显现,成为名副其实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赢得了各级政府、烟区百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烟区人居生活环境条件不断改善。紧紧围绕美丽中国建设,把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围绕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在农村人畜饮水、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等方面建设了一批多功能公共设施,助力烟区农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丽乡村。结合烟草工商合作基地建设,积极参与当地新农村建设,先后在楚雄禄丰、遵义余庆等地建成一大批和谐新村典型,为当地新农村建设贡献了烟草力量。

生产方式加快转型升级

40年来,行业紧紧围绕提升原料保障能力,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探索现代烟叶生产组织方式,着力提升主体职业化、种植规模化、服务专业化、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加快烟草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步伐,烟叶生产组织方式加快转变,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烟草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了从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的历史性转变。

主体职业化。着力培育职业烟农队伍,加大产业扶持和政策引导力度,推动烟叶种植主体逐步由传统烟农向以种烟专业户、家庭农场为主的新型职业烟农转变。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烟农近30万户,种烟面积占比达70%以上,在烟农户数持续大幅减少的趋势下,职业烟农成为稳定烟叶种植规模的主力军,促进了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image.png

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烟草专卖局(公司)把烟叶转型升级的重点放在机械化水平提升上,以全程机械化推进烟草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进一步降低烟农种烟全过程劳动强度。图为砚山县江那镇烟农毕照王正在进行机械化中耕培土。云南省局供图

种植规模化。以集中连片、规模种植为方向,有序调减零星分散烟区,稳步推进烟区集中化、规模化布局。2022年,全国5万担以上重点县产能占92.4%,万担乡产能占75.9%,千亩村产能占57.3%,100亩以上集中连片高达70.5%。积极构建土地长期稳定有序流转机制,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为合作社专业化服务提供了市场需求基础。 

服务专业化。坚持“以烟为主、综合服务”的方向,加强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完善“种植在户、服务在社”的生产组织形式和“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的服务运行模式,烟农合作社在产销对接、专业服务、用工组织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国累计指导培育烟农合作社899家,烟农入社率97.2%,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重点环节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综合服务比例达74.4%,实现了从自我作业到社会化服务的有效转变,有力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

作业机械化。自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以来,持续加大农业通用机械改进推广和烟叶生产专用机械研发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基本烟田宜机化改造力度。2022年,全国机耕、起垄、移栽、覆膜、中耕培土五个重点环节综合机械化率达55.1%,烟叶生产亩均用工从2005年以前的40个以上降至目前的20个左右,极大缓解了烟叶生产劳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和请工难、用工多、用工贵等问题。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烟叶生产正朝着农机农艺融合、全面全程机械化作业方向迈进。

image.png

今年,在四川凉山烟区,网格烟技员手持“事农小方”测亩仪走在田间地头,精准测绘每一户烟农、每一亩烟田的基本信息,并将信息“上图入库”。这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烟草专卖局(公司)推进基本烟田“上图入库”的重要环节,有了这份电子数据库,哪块种烟、哪块闲置一目了然,哪块土地被占用、哪些地方可补充清晰可见。周国璐摄

管理信息化。围绕烟叶管理业务应用及管控需求,不断加强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努力让“数据多服务、烟农少跑路、经营降成本”,烟叶生产经营基本实现“业务平台化、合同电子化、交易数字化、管理信息化”,打通了数据孤岛、补齐了管理短板、提升了服务水平。目前,行业正在大力推进烟叶生产经营一体化平台建设,全力提高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支撑能力,全面推动数字技术与烟叶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数据要素潜能,助力烟叶数字化转型。

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40年来,行业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将专家“试验田”变成农民“生产田”、科技示范基地变成原料生产基地,我国烟草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技术推广能力不断增强,烤烟标准体系建设发挥重要引领作用,烟草育种取得创新性突破,生产技术大范围推陈出新,生产方式更加绿色、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烟叶生产科技贡献率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烟叶产业转型发展。

image.png

在霞光映照下,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水车坝村连片种植的烟田焕发出勃勃生机。近年来,酉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多措并举大力推广绿色生态优质烟叶生产技术,实现烟叶生产绿色生态、优质高效。秦胜 李芬蒸摄影报道

强化标准引领。为满足中式卷烟发展需求,提供符合中式卷烟配方要求、质量稳定、具有特色的烟叶原料,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国外先进烟草科学技术的引进,行业经过多次修订完善,于20世纪90年代初制定发布了烤烟40级国家标准,经过全面验证并持续修订,形成42级烤烟国家标准。为适应新形势需要,目前正在开展国标的再次修订。烤烟国标对于引导和促进种植者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提高烟叶质量,为卷烟工业企业合理利用资源、调整产品结构、促进配方技术改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种业自立自强。把烟草育种工程列为重大战略性课题,以满足中式卷烟发展和中国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种质资源研究、新品种选育、繁种与推广等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不断加强烟草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鉴定、保存和利用,我国已成为掌控烟草种质资源、基因资源最多的国家。烟草品种试验体系不断完善,处于我国农作物品种试验的领先地位,得到了农业农村部高度认可,自育烟草品种推广面积占比87%,实现了种源自主可控、种业自立自强。

image.png

一代代烟草科研工作者咬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一目标,深入开展烟草基因组、分析方法与标准等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助力打好基础研究持久战。郑州院科研人员正在调查烟叶性状。郑州院供图

技术推陈出新。组织农工商、产学研开展大协作、大攻关,烟草农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应用。集约化育苗技术,为推广机械移栽提供了适龄、无病、一致的壮苗;平衡施肥技术,使烟叶营养逐渐平衡;三段式烘烤工艺及密集烤房配套技术,提高了烟叶烘烤质量;病虫害预测预报、统防统治技术,提高了精准防控水平,减少了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专分散收、烟叶收购信息化管理,实现了收购烟叶的全程质量追踪;均质加工、模块配打、区域加工中心建设,让烟叶加工质量不断提升。制定出台的雪茄烟产业化发展指导意见,正引导国产雪茄烟叶生产迈入规范化、产业化发展轨道。

image.png

为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湖南省长沙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扎实开展烟草绿色防控技术在大农业的推广工作,免费向果农和菜农提供蚜茧蜂、赤眼蜂、蠋蝽、异色瓢虫等天敌昆虫,推动“烟草+大农业”绿色防控协同机制建设向纵深发展。图为长沙市局(公司)技术中心蔡海林博士在蔬菜大棚内为菜农演示如何放置天敌昆虫卡。本报记者 王经纬摄

方式更加绿色。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生产体系,树立责任烟草新形象,提升烟叶产业软实力。持续加强面源污染治理,推广可降解地膜,开展地膜、秸秆等烟田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加大土壤保育力度,推广绿肥还田、增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减少化肥使用量。病虫害绿色防控走在大农业前列,烟叶亩均化学农药用量在“十三五”期间降低41%,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教材内容,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积极探索推进清洁能源烘烤,有效减少煤炭消耗和污染排放。烟叶生产向“节肥,减药、减碳”转变。

产业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40年来,烟草行业始终把自身发展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中统筹谋划,把烟叶产业放在“三农”工作全局中一体推进,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加大产业扶持和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构建主要依靠本地产业支撑的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积极探索“烟叶主业稳增收、产业融合促增收、利益联结拓增收”新途径、新模式、新动能,全力服务烟区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烟农持续稳定增收,持续加快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的进程。

持续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烟叶种植作为成熟的订单农业,是烟区农民增收就业的重要依托。我国南北方均有烟叶种植,目前涉及22个省份96个地市452个县(市、区、旗),主要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其中,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西南烟区生产规模约占68%,湖南、福建等东南烟区约占20%,河南、山东等黄淮烟区约占10%,黑龙江、辽宁等北方烟区约占2%。

积极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实现烟农种烟收入3177.6亿元,年均带动100多万户、近500万人就业增收;累计助力261个贫困县和17.6万户贫困烟农实现顺利脱贫;烟农户均种烟年收入由4.7万元提高到6.6万元,明显高于农村家庭平均收入水平;累计缴纳烟叶税558亿元,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全国烟农总收入704.1亿元、户均收入9.4万元,实现烟叶税118.5亿元。

image.png

今年以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烟草专卖局(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进黔西南州义龙新区楼纳产业综合体建设,探索通过烟叶增值、产业增链、生态增美、农民增收的发展路径,助力实现烟叶产业综合体“产业强、生态优、烟叶美、乡村好、农民富”的总体建设目标。图为建设中的楼纳产业综合体烟叶产区。赵青青摄

促进烟区产业融合发展。自2017年开始,烟草行业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培育多元增收产业作为继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后的又一项重要任务,全力做好设施综合利用、科技创新驱动、品牌渠道建设“三篇文章”,稳步推进烟叶与粮食、蔬菜、食用菌等非烟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地域食用/药用菌、东南烟稻轮作、西南烟豆荞轮作和区域特色作物四大产业集群,烟农增收空间不断拓展。通过5年努力,多元产业发展逐渐形成了从产品到产业再到产业链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累计实现烟叶主业以外的多元增收427.8亿元,其中2021年实现多元增收96.6亿元(户均1.3万元),占烟农总收入的13.8%。

image.png

河南许昌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近年来全面构建以烟田轮作、土壤保育、生物防治、地膜回收等为主要内容的烟叶绿色生产技术体系,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图为襄城县库庄镇现代烟草园区烟叶—小麦轮作区域俯瞰图。姜昊楠摄

回眸40载,非凡成就与贡献有目共睹,精神力量薪火相传;展望新时代,浩荡东风催人奋进,高质量发展重任在肩。

下一步,烟叶工作将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党中央“三农”工作决策部署,自觉服从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战略大局,自觉服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因地制宜处理好基本烟田与基本农田、烟叶产业与粮经作物、烟农增收与乡村振兴三方面关系,实现基本烟田与基本农田共建设、烟田与农田共保护、烟叶产业与农业产业同发展。

image.png

近年来,广西贺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以工业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科技创新、低碳环保、精益生产、绿色防控,不断改进烟叶种植模式和方法,加强田间生产技术指导,提升烟叶品质,确保烟农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助力乡村振兴。图为军田寨覆膜待栽的连片烟田。毛岗摄

烟叶工作将始终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推动烟叶价格、生产投入、烟基建设等一揽子政策落地,让种烟增效益、得实惠;加强基本烟田保护和高标准基本烟田建设,建立烟叶与粮经作物合理轮作制度,提升烟田综合生产能力,以高效利用实现有效保护;抓好新型主体培育,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专业化服务、机械化作业,推动烟叶生产减工降本、提质增效,促进千千万万小农户和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烟叶工作将始终把握供需动态平衡,适时调整宏观政策,做好烟叶政策的跨周期调节;深化烟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烟区布局,强化科技攻关,加大实用技术、绿色技术推广,持续提高烟叶生产水平和供给质量;深化烟叶流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烟叶基地、区域加工中心作为原料供给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全面落实专分散收、原收原调、配方打叶、均质加工,建设全国统一烟叶生产经营管理平台,加快数字化转型,以管理变革带动效率提升。

烟叶工作将始终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持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努力走出一条“供需协调平衡、供给优质高效、产业融合发展”的烟叶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更好助力烟区乡村振兴和烟农共同富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