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控烟频道 > 观点碰撞 > 正文

执行“禁烟令”行动重于说教(图)

2012年01月30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南都网》报道 作者:汪昌莲
A+ A

   烟草在线据《南都网》报道  北京市卫生局表示,自今年起,社区医生将对每一位前来就诊的吸烟者进行3分钟健康教育和劝导,同时对前来就诊的不吸烟者进行1分钟的“吸烟有害健康”健康教育。北京将用4年时间,使全市所有学校达到无烟校园标准。(1月28日《新京报》)

 

  北京要求社区医生不仅给患者看病,还要给他们上一堂“戒烟课”,特别是在全市打造“无烟校园”,其控烟的初衷和决心不容置疑。问题是,从室内公共场所“禁烟令”实施效果来看,空洞枯燥的说教,无助于戒烟和控烟;而仅在校园禁烟,也控制不了中小学生在校外公共场所吸烟。

  室内公共场所“禁烟令”,在我国已经实施了大半年。从执行情况上,各地鲜见对单位和个人开出罚单的报道。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许多地方都没有遵守规定全面禁烟,室内处处“烟”雾弥漫。也就是说,一边是执法人员兴师动众、虚张声势,一边却是场所及烟民我行我素、视“禁烟令”为一纸空文。

  究其原因,除了监管部门执法手段软弱无力,目前仍停留在劝阻、限期整改等处理方式之外,也与宣传、教育、警示、惩戒等措施严重缺失脱不了干系。可见,北京要求社区医生对前来就诊的吸烟者和不吸烟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劝导,十分必要。问题是,行动重于说教,相关监管部门反应迟钝、动作迟缓、执法不力,才是“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执行难的症结所在。

  再来看北京的校园“禁烟令”,虽然可以控制师生在校园内被动和主动吸烟,守住了校园这片无烟的“净土”,但对于中小学师生在校外公共场所吸烟,却没有丝毫的约束力。仅仅加大对校园内的禁烟力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让中小学生免于“被动吸烟”,而解决不了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主动吸烟”的问题。因此,中小学禁烟应“内外兼治”,既禁校内,更禁校外。因为,校外才是中小学生被动和主动吸烟的“主战场”。

  如此看来,校园“禁烟令”,应该成为中小学师生的“禁烟令”。对于教师,实行有条件禁烟——不得在校园等公共场所吸烟,不得在学生面前吸烟,并要做到相互之间不敬烟,不劝烟;而对于学生,则实行无条件禁烟——即在任何时候、任何场所都不准吸烟。当然,实行中小学师生禁烟,仅仅靠规定、劝阻和教育是行不通的,必须辅之一定的惩戒手段。比如,将评先入学评优、助学金、奖学金、入团入党等利益与中小学生禁烟挂钩,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同时,要通过立法,全面禁止18岁以下的青少年吸烟、买烟。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