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烟是一个组合拳,现在关于控烟,立法的保护人口还不到20%,距离2030年要实现80%的目标还有很大的挑战。”10月底,在由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主办的健康传播助力“无烟中国”研讨会上,中国疾病中心控烟办公室前主任姜垣对目前的无烟立法工作表示了担忧。
“80%的目标”来自国务院2019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其中明确指出到2030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达到80%及以上;并把各级党政机关建设成无烟机关,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
我国目前尚无国家级控烟法规,但是不少地方已经出台本地区法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地方出台控烟相关法规有449部,其中省级控烟相关法规有24部,地市级有266部。“虽然这些法规质量参差不齐,但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了无烟环境的保护。”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研究员靳雪征在研讨会上说。
地方出台控烟的法规需要平衡各方诉求。在平衡成本、各方诉求方面,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取得了成效。北京健康教育协会会长、北京市爱卫会办公室前主任刘泽军在研讨会上分享了北京市的经验。2015年6月1日起,《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开始实施,该法规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
“控烟法规能够很顺利地出来,最大的一个原因是老百姓的支持。”刘泽军说,“大家考虑吸烟者肯定反对出台法规,我们调查结果反而不是,吸烟人群多数也支持控烟法规的设立。”
多位与会嘉宾表示,群众支持是推行国家层面控烟立法的机遇。“地方法规保护的人群范围比较有限,想达到80%的目标,基本上只有一条路——就是推动全国立法。现在最大的机遇就是各界对健康重视。”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青斌说。
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研究中心主任郑频频通过调研发现,约九成的调研对象赞成将控烟相关内容“在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以及公共交通工具上全面禁止吸烟”(90.5%),“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93.1%),“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户外发布烟草广告”(88.5%)加入国家层面的爱国卫生条例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健康中国确立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之一,重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今年3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2023年工作要点》发布,明确加快推动国家层面《爱国卫生条例》立法进程。多位与会嘉宾表示,期待这部《爱国卫生条例》的出台。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