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贵州屋脊”上的那抹清甜香

2023年08月21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吴清海
A+ A

“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千算万算,不如良种合算”……一句句朴素而直白的农谚道出种子的重要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当良种与沃土相遇,丰收的希望便开始孕育。

近日,经过雨水的滋润,地处贵州毕节乌蒙山区腹地的赫章、纳雍烟区郁郁葱葱。一片片绿色的烟叶正有序进入烤房,变成一片片“金叶子”。片片“金叶”承载着当地烟农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在“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的乌蒙山区,田地有限,要想有好收成,良种就更为关键。好种出好苗,好苗出好烟。在一代又一代烟草人的追寻与呵护下,赫章烟区和纳雍烟区分别找到了适合自身生态条件的优良品种——“韭菜坪2号”和“毕纳1号”。

贵州烟区的这两个“宝贝”,正在一点点改变着烟区的面貌。

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韭菜坪,海拔2900.6米,被称为“贵州屋脊”。

立秋之后,韭菜花开了。风吹过,花儿随风摇曳,芳香四溢。

除了花香外,空气中还有一种淡淡的清甜香令人沉醉,让人忍不住去寻觅这香味的源头。拉开烤房的大门,一层又一层金黄色的烟叶映亮了蒋明贵的脸庞,“韭菜坪2号”烟叶的香味扑面而来。

谈起“韭菜坪2号”的选育,绕不开赫章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高级农艺师蒋明贵。

2000年前后,由于缺乏适合当地特点的优良品种,烟农种出来的烟叶品质不尽如人意,赫章烟叶产业发展一度遇到瓶颈。

“难道就没有一个适合赫章本地自然条件的优良品种吗?”这个问题压在每一名赫章烟草人身上。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烟叶基层工作者,蒋明贵一直在苦苦寻觅。

从自然变异的烟株中培育新品种,是一条较为常用的品种选育道路。但想要从茫茫烟海中发现变异株谈何容易。于是,每年生产季,赫章各地的烟田里都会出现一个身影。他常常是身上一层灰、脚上满是泥,走在烟田里东瞅瞅、西看看。他就是蒋明贵。

那时候的赫章,交通不太方便。去一些偏远的村子只能徒步而行,“早上去时天不亮,晚上回来月上屋”。蒋明贵每次出门都带足一天的干粮,准备两双鞋子。数不清有多少次,爬着爬着山,脚上的鞋子就坏了,他就换一双鞋继续爬。

功夫不负有心人。蒋明贵走遍全县烟区,终于找到5株品相良好的变异株。

2003年,这5株变异株分别被命名为“韭菜坪1号”至“韭菜坪5号”,种在了试验田里。

韭菜坪是贵州海拔最高的地方,以韭菜坪命名,既表明变异株的来源,也暗含了赫章烟草人想要培育优良品种的决心和渴望。

“毕纳1号”的发现要稍晚一点。从纳雍县城乘车去龙场镇万家寨村,一路上车辆几乎都在爬坡。在一处向阳的山坡上,卢家寨的十几户人家在这里居住着。

2004年5月,卢家寨烟农邓庭义到自家的烟田里揭膜。在揭膜的过程中,邓庭义的手突然停住了,他发现一株烟苗的“个子”高出了其他烟苗十多厘米!

邓庭义已种烟十多年,种过的品种少说有五六个。看到这株独特的烟苗,邓庭义很是稀罕,立即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烟技员。

技术员现场查看后,确认这是一株变异株。纳雍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采得变异株的种子,将其命名为“毕纳1号”,意为“毕节市纳雍县第一个烤烟自育品种”。自此,“毕纳1号”进入试验种植阶段。

培育一个烟叶品种需要“十年磨一剑”,找到变异株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经过两年试验种植,待变异株性状稳定下来,还要进行区域种植试验、省内种植试验。此后,经过农艺评审、工业评审,再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品种才算获得正式“身份证”,可以大规模推广种植。这个过程,至少十年。

在两年试验种植过程中,蒋明贵与同事几乎每天都要到试验田里走一圈,仔细观察每一株烟叶,拿着尺子测量一片片烟叶,确保选出最优良的种子。最终,“韭菜坪2号”脱颖而出,进入后续培育环节。

“试验种植阶段最怕恶劣天气,一见变天就赶紧往地里跑,要想方设法保住这些‘宝贝’。”蒋明贵说。

有一天中午,冰雹突袭。正在烟站上班的蒋明贵撒腿就往试验田跑。摔倒了,脚崴了,头被冰雹打出了血,他爬起来继续跑。幸好,冰雹没有落到试验田里。

或许是天道酬勤,这两个品种进入评审环节后一帆风顺,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99%的变异株会在试验种植过程中沦为平凡,而这两个品种,成了那不可多得的1%。贵州烟叶发展史上一个新的篇章就此掀开。

精心打磨的“美玉”

这两个优良品种经过品种审定后,只能算“养在深闺人未识”。要打造一个既让烟农喜欢又被市场认可的品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于烟农而言,这两个品种的烟叶单产较高,产出效益好;于卷烟工业企业而言,这两个品种的烟叶清甜香特色突出,香气量足,整体协调性较好。但是,这两个品种在推广时各自遇到了不同的困难。

推广初期,“韭菜坪2号”烟叶常出现焦尖焦边现象。根据常理推断,原因是缺钾。赫章县局(分公司)烟叶质量总检刘涛介绍说,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补钾,在肥料中增加钾的含量,但效果并不明显。

看到“自己的孩子”生病,蒋明贵心里格外难过。此后,蒋明贵经常下乡蹲在烟田边观察烟叶生长情况,试图找到焦尖焦边现象的成因。

经过研究,蒋明贵发现,“韭菜坪2号”一开始“蹿个儿”就容易出现焦尖焦边现象。在毕节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技术中心的指导下,蒋明贵提出,“韭菜坪2号”属于抗旱不早花品种,6月下旬至7月中旬有一个旺长期,这个阶段如果根系吸收钾肥不足,就容易出现生理性缺钾。

问题的原因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就容易确定了。通过在旺长期增施钾肥,焦尖焦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毕纳1号”也有自己的“烦恼”。秋后,如果雨水过多,“毕纳1号”的上部烟叶就容易烤坏,品质降低。

纳雍县局(分公司)组织5名技术骨干成立攻关团队攻克难题。“上部烟叶的烘烤时间只有十多天,必须抓住这个‘时间窗口’。”攻关团队负责人、烟叶管理股股长刘登祥说,他们5个人每人负责一个区域,开展烘烤研究。

在试验新烘烤方法的过程中,很多烟农不敢冒险尝试。“烤坏了我们赔。”刘登祥对烟农承诺道。因为试验过程中烤坏了烟叶,他们按照承诺赔给烟农7000多元。

烘烤时,每隔二三十分钟,刘登祥就到烤房的观察窗口,打开手电筒,瞪大眼睛观察烟叶的变化。晚上,他在烤房边坐着睡,不敢躺着睡,怕睡过头。那几年,每到烘烤期间,他的眼里就布满血丝。

在攻关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烘烤难题终于得到解决。2022年烘烤季开始前,纳雍县局(分公司)明确了“毕纳1号”上部烟叶烘烤技术——“高温熏蒸变黄、低温低湿定色”。

生产技术的改良无法一蹴而就。作为毕节市局(公司)技术中心负责人,罗贞宝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一年只有一次试验机会,等到烟叶长成发现不合适,只有等到下年再改。”

为了提高烟叶改良技术的成功率,他带领烟叶技术人员下足了功夫。在技术中心实验室里,摆满了数不清的瓶瓶罐罐和烟叶样本。技术人员到一片烟田,就取一点样本。他们在实验室里分析样本经常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一摞摞厚厚的数据记录表见证了他们的辛勤付出。有时,他们穿着布鞋、戴着草帽,泡在烟田里,一待就是一整天。

烟叶技术人员就像雕工一样,将“韭菜坪2号”和“毕纳1号”两块璞玉逐渐打造成两块美玉。

工商合作的典范

“韭菜坪2号”年产10万担左右,以整县调拨方式供给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和天下”品牌配方中的主料烟叶,对品牌香气质量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毕纳1号”年产7万担左右,以整县调拨方式供给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泰山”品牌30个在销品规都使用了这种烟叶。

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

2008年以前,湖南中烟在毕节烟区主要调运产自威宁县的烟叶。2008年,出于品牌发展需要,湖南中烟对清甜香烟叶的需求增加。在毕节市局(公司)的建议下,湖南中烟开始在与威宁相邻的赫章烟区建设基地单元。

“韭菜坪2号”突出的清甜香气让湖南中烟爱不释手,但它出叶率较低、含梗率较高等问题也让湖南中烟头痛不已。

工业企业反映的问题让毕节市局(公司)有些犹豫:到底是继续支持“韭菜坪2号”发展,还是改种常见的其他品种?

“不能换,品种有问题我们就想办法改良。”经过一番争论,对培育本地特色品种的渴望让毕节市局(公司)工作人员达成共识。

发展的底气还来自湖南中烟的支持。虽然多次反映品种存在不足,但赫章烟区每年种出来的“韭菜坪2号”烟叶,湖南中烟全部调走,一片都不留。

发现“韭菜坪2号”优良风格特色的湖南中烟技术中心一方面不断给产区提意见,协同产区通过改良生产技术,弥补品种缺陷;另一方面也在加大研究力度,力求改进技术手段用好“韭菜坪2号”,更好地发挥它的优势。

“用好特色烟叶,既考验我们的技术能力,也能为品牌增光添彩。大家相互成就,共同成长。”湖南中烟技术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随着“韭菜坪2号”通过行业评审、在赫章烟区全面推广种植,湖南中烟加大技术支持力度,每年投入资金,一方面帮助赫章烟区完善基础设施,组织烟农开展技术培训;另一方面与毕节市局(公司)联合开展研究,不断完善生产技术方案,解决“韭菜坪2号”存在的不足。

在工商双方共同努力下,“韭菜坪2号”上等烟比例多年来保持在80%以上。

2019年,山东中烟准备在纳雍建立基地单元。纳雍县局(分公司)工作人员立即登门造访,送上“毕纳1号”烟叶供其分析。经过深入研究,山东中烟技术中心认为,“毕纳1号”内在化学成分协调、品质优良,其风格特色在“泰山”品牌中十分适用,但由于种植技术问题,整体表现有待改进。

“给我们三年时间,一定种出符合你们需求的烟叶。”纳雍县局(分公司)工作人员承诺道。

话好讲,该如何做呢?当时,由于对中棵烟概念理解不充分,“毕纳1号”在种植过程中叶片越种越小,油分不足,产量也下降了。

刘登祥登门拜访邓庭义,请教过去的种植方式,又拜访了不少老领导、老烟农,向大家“取经”。

增施有机肥——最终,纳雍县局(分公司)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优路径。从2020年开始,他们通过大规模施用有机肥的方式,提升“毕纳1号”的品质。他们与当地养牛企业联手,变牛粪为有机肥,每亩烟田每年施用300公斤有机肥。从此,烟叶品质年年提升,让山东中烟工作人员连连称赞。

2019年以来,毕节市局(公司)在赫章、纳雍烟区推行定制化生产,以品牌需求为导向,深化与湖南中烟、山东中烟的合作,进一步按品牌需求改良品种、改进种植技术、提升供给质量。

品质提升了,毕节市局(公司)迎来了“幸福的烦恼”,订单变多了,产量跟不上。今年,毕节市局(公司)选取纳雍县、织金县、七星关区三地交界处,准备建设金龙湖基地单元生产“毕纳1号”烟叶,专供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从“无人问津”到“人人抢用”,“韭菜坪2号”和“毕纳1号”终于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让烟农致富的“摇钱树”

在赫章县可乐乡烟区,记者坐上银光村烟农黄启贵的轿车,沿着宽阔平坦的产业大道,参观当地烟田。从山脚到山顶,目光所及之处,全是绿油油的烟叶。

“您买车贷款了吗?”记者好奇地问他。

“没贷,咱农村人总觉得欠钱不舒坦。我家这几年种烟年纯收入十五六万元,买车不用贷款。”黄启贵指着沿路漂亮的房子对记者说,“烤烟机耕路,烟农小别墅。我们这里家家都开轿车、住洋房。”

“可乐乡烟农真的靠种烟致富了。”当地乡干部这样感叹。

任谁也难以想到,十多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光景。“纳威赫,去不得”“去到纳赫威,煮熟鸡会飞”……过去当地人都这么说。“以前,毕节纳雍、赫章、威宁,都是有名的穷地方,有的姑娘嫁过来一看太穷,又走了。”黄启贵说。

“韭菜坪2号”在当地烟区推广种植后,这里的村民日子越过越富裕。“韭菜坪2号”这个株系取自赫章县财神镇。天上没有财神,这个品种成了赫章烟农的“财神”。

坐着黄启贵的车进入银光村,记者看到一幅美丽乡村的现实图景。家家户户住着楼房,门前停着各式各样的小汽车,农用车辆更是普遍。街道上干干净净,村民的脸庞虽然被太阳晒得黝黑,但灿烂的笑容透露着他们的幸福。烟农赚了钱,除了买车、建房外,都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纳雍县龙场镇跑马村烟农贺万全家里有5个孩子,靠着种烟,他供养5个孩子全部上了大学,成了十里八村的榜样。

“我现在就认‘毕纳1号’,它就是我们家的‘摇钱树’。”贺万全说。

肩负烟农的希望,贵州烟草人没有故步自封。在改良品种的道路上,他们坚定前行。今年,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提出推动贵州烟叶由质量向品质转型、由品质向品牌转型、由满足市场向引领市场转型的战略目标,并将品种选育纳入“四大专项攻关”之一。全省烟叶科技工作者甩开膀子,努力选育出更多契合各地生态的优良品种,为烟农增收助力,为工业企业供给更高品质的原料。

采访结束时,刘登祥带记者来到纳雍县局(分公司)的“秘密基地”。在那个小院里,除了“毕纳1号”外,还种了“毕纳1号”的变异株以及用这两个株系分别为父本、母本培育出的新的烟叶株系。刘登祥说:“‘毕纳1号’开了个好头,我们希望培育出更优质的‘2号’‘3号’……”

纳雍县玉龙坝镇水淹坝村烟田里的“毕纳1号”烟叶长势良好。

赫章县可乐乡金光村烟田里,烟农在采摘“韭菜坪2号”烟叶。

赫章县铁匠乡中井村烟农对烘烤好的“韭菜坪2号”烟叶进行分级。

蒋明贵在赫章县六曲镇河边村烟田里查看“韭菜坪2号”烟叶生长情况。

刘登祥在烟田里观察“毕纳1号”烟叶长势。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