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纪实 > 正文

黄朝林:“装池”人生二十年

2021年12月07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胡玉祥
A+ A

装裱是装饰书画类、碑帖等的一门特殊技艺,也称“装潢”,又称“装池”,是我国具有民族传统的一门特殊艺术。一幅字画装裱得好坏,会直接影响作品的效果。

江苏省阜宁县零售客户黄朝林对这门手艺情有独钟。近日,在紫薇堂装裱工作室里,黄朝林向笔者讲述了他“装池”人生二十年的故事。

20211116154122_k9qsled4v9.jpg

装池之缘

今年53岁的黄朝林出生于射阳河畔,生于斯,长于斯。他从小就心灵手巧,很小的时候,自己就能剪出十分漂亮的剪纸,还经常与小伙伴们一起分享手工制作的乐趣。

1984年,黄朝林初中毕业后,通过招工进入当地的县印刷厂工作,被分配到铅印车间。生产线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枯燥无味,但他总能认真负责,一丝不苟。16年的印刷工作,让他养成了用心专一的性格。

2000年年底,由于企业改制,黄朝林和妻子下了岗。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喜欢书画收藏的姐夫正巧上门,在交流时谈起了传统书画装裱艺术。黄朝林一听,就来了兴趣,可惜当地没人会这种手艺。

经打听,黄朝林得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增木从事书画装裱和书画装裱理论研究工作多年,能否拜师于大家名下?

黄朝林通过朋友辗转打听到冯增木老师的联系方式,一次次约见都没有成功。终于,冯增木被黄朝林的诚意打动,表示自己不再收徒,便将黄朝林介绍给了自己的学生刘树敏。

从此,黄朝林拜师到刘树敏门下,开始专业学习字画装裱。经过一年多的学习,黄朝林的字画装裱技术已经十分娴熟,谨遵老师“对字画装裱要有敬畏之心”的教诲,黄朝林回到了家乡。

装池之韵

黄朝林的工作室四面墙上悬挂着一件件精心装裱的书画作品。“这都是我以前装裱的。我们平时装裱、修复书画作品就是在这个大案子上进行的。这个工作台应是当地最大的一张装裱案了。”黄朝林指着里面房间的一张桌子笑着说。

步入房间,一张硕大的朱红装裱案台便映入眼帘,桌边挂着各式各样的装裱工具。南边靠墙的木板上,布满了宣纸粘贴过的痕迹。

“‘三分书画,七分装裱’,装裱的质量关系着作品整体的品相和存续时间。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一个工序稍有不当,便会减弱作品的艺术气息。”黄朝林一边介绍一边熟练地示范着。

传统装裱要通过清洗、揭心、托心、全色、覆背等2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黄朝林都严格把关,认真对待。

黄朝林说:“装裱就是书画作品的‘继续创作’。”他认为,钻研装裱技术,仅凭激情是不够的,还要靠智慧与专注。比如装裱旧画心,为了避免损伤原画墨迹,要先对墨色浓淡进行观察,再考虑纸张的吃水性能,才能动手。

这么多年过来,经过黄朝林装裱的作品有几千件。如何把一件作品装裱之后更易保存、更具韵味,是他二十年来的追求。

20211116154124_tsaxdd7o85.jpg

装池之乐

2020年,黄朝林申请了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成为一名卷烟零售客户。虽然身份有了转变,但没有改变他对书画装裱的热爱。

开店之余,他还对这门手艺加以研究,其中的苦与乐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但他表示,装裱是他最快乐的事情。

“虽然开店时间很短,但我也享受了装裱手艺带来的‘好运’。”有一次,他把一件装裱好的书画作品带到店铺展示,一位顾客进店购物,对这件作品赞不绝口。当得知黄朝林是一名出色的装裱师时,顾客随后表达了家里有几件书画作品,想请黄朝林装裱。一来二去,这个顾客成了老客户,每次都到店里来消费。无意之中的“收获”,让黄朝林兴奋不已。

于是,黄朝林迅速调整了经营思路和小店布局,把精品装裱的作品悬挂在店内醒目处,总能给顾客眼前一亮的感觉。精美的作品就像一张名片,让更多的人在喜爱黄朝林装裱手艺的同时,也记住了他的商店。

不仅如些,当地的一些青年书画朋友经常到他店里,大家一起交流书画装裱,传承书画装裱技艺。对此,黄朝林很是自豪:“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对书画装裱感兴趣,这非常难得。让他们认识到传统技艺非常有魅力、有价值,进而更有责任地去保护好它、传承好它!”

作者单位:江苏阜宁县局(分公司)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