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纪实 > 正文

赵新民的“首席之路”

2022年09月05日 来源:中新网吉林 作者:罗俊涛、王孜
A+ A

一把手提灯,一顶安全帽,外加一身质朴的工装蓝,在漯河卷烟厂动力车间,每天都能看见这样一位老职工,他精瘦干练,频繁穿梭在设备与管网之间,精心检查机器运行情况;他守土尽责,积极带领维修人员开展各类创新活动,并先后获得了“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十大能工巧匠”和“厂标兵”等诸多荣誉,他就是河南中烟漯河卷烟厂动力车间维修班长赵新民,也是车间名副其实的首席技师。

扎根一线筑梦启航

图为赵新民巡查设备,立足于“防” 着眼于“细”

每一株劲竹破土而出前,都需扎根泥土深处三年之久,汲取营养,直至根茎蔓延至周围数百米,而后一朝抽芽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成长为参天大竹。这正如赵新民数十载来一步步成长为车间首席技师的艰苦历程。

1962年,赵新民出生在工人家庭,其父亲是当时漯河市钳工技能鉴定评委专家,技术水平也是数一数二,在淳朴家风的熏陶下,他自幼便培养了良好的动手能力,并与钳工工种结下了不解之缘。

退伍归来后,赵新民被分配到漯河厂工作,初入车间,面对一线艰苦的环境和高强度的作业他并没有气馁,心里的落差反而成为了他前进的动力。因为他明白,所有外在因素都只是镜花水月,唯有苦练本领增强自身才是立足之本。

“看到车间的老师傅们做出一个个精美的工件,真是羡慕。他们热爱工作、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那时候我就下决心要好好学、好好干,成为最优秀的八级钳工。”赵新民回忆道。

跟随师傅学艺的岁月里,他废寝忘食,早出晚归,一颗初心扑在咫尺见方的操作台上,白天加工工件苦练操作,晚上翻阅书籍学习原理。手中的锉刀是他的挚友,精益求精的信念是他的良师,在一次次的积累与沉淀中,他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飞速提升。

由于表现出色,赵新民很快便得到了同事和领导们的一致认可,他也从一名操作工被提拔担任维修班长。

他常叮嘱年轻人道:“你们一定要趁年轻苦练本领,当学徒的那几年里,也是我技术成长最快的时候……”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扎根基层的数十年间,尽管岗位在变,职责在变,但他始终步履不停,力争上游,一步一个脚印,不断以蚂蚁啃大象的精神钻研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而他本人也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多次参加各类技术比武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公司授予了诸多荣誉。

倾情奉献尽显担当

图为赵新民用心书写“工匠精神”

距离漯河厂上次技术改造已经过去了十六年,动力车间的设备大多已经老化,近年来更是故障频发。面对各种突发事件,赵新民总能冲锋在前,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带领大家进行维修。

他时常告诫大家:“咱们车间承担着全厂水电气汽供应,而且没有备用设备,任何一个部位出现故障,如果不能快速解决都会影响到生产进度,所以大家一定要加强学习,时刻准备好进行救急抢险”。

前段时间,动力车间二楼的冷媒水总管道凌晨发生了泄漏,在接近0.2Mpa的水压下,如果不能及时处理,漏点有扩大的风险。接到操作工电联通知后,赵新民二话不说立即便动身前往单位,配合当班班长一起连夜对漏点进行焊接,事故处理完毕后,已经是凌晨六点多了。

在诸多维修工眼里,赵新民更像是一位不计得失的老大哥,在队伍中扮演着“主心骨”的角色。尽管已经到了花甲之年,但他凡事必亲力亲为,任何脏活累活都抢着干,那股不辞劳苦的劲头,比起年轻人也不遑多让。

光阴流转,时光飞逝,再有一个月赵新民就要退休了,他手中攒下的“调休票”也已经多达一百多张,近两年来,除了带领患癌的妻子去郑州化疗外,他基本很少休息。因为他知道技改的时候也是最为艰难的时候,他要在退休前多为车间分担一些重担。

除了立足于本职工作,他还积极参与公众服务事业,譬如疫情期间主动为驻厂职工焊接晾衣架、积极参与三无小区值守、爱心捐款……

在赵新民四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类似的小插曲还有很多很多,他就像是一只永不停转的陀螺般,倾情为漯河厂奉献自己的股肱之力,一次又一次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烟草人的奉献于担当。

授业解惑甘为人梯

图为赵新民传技术,带新人,指导青工钳工训练

“赵班长,麻烦您去给我们讲一下制冷机的开机流程呗?”

“赵班长,咱们的空压机最近实际产气量总是低于额定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啊?”

由于技术卓越,为人古道热肠,车间年轻人平时有啥问题都喜欢向赵新民请教。虽然自己平时工作任务繁忙,但是面对大家的困惑,他总是竭尽所能为年轻职工答疑解惑,事无巨细,生怕有一丝遗漏。

因为他知道学习技术容不得马虎,自己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就能让年轻人少走很多弯路。

因为他知道人才培养是一场接力赛,薪火相传方能致远,他要在退休前多为车间培养一些维修好手。

从2015年开始,公司在各个厂推行劳模工作室,赵新民凭借着高超的技术顺理成章在车间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借助于劳模工作室这个平台,他亲自挑选了一批技术骨干组建了技术攻关小组,承担车间里的创新和设备改造工作。

多年来,他们先后参与和指导完成了“锅炉尾烟余热回收”“除尘管道并联”“压缩空气稳定性提升”等多项技术改造工作。这些项目累计给厂里节约生产成本约两百多万元,也给年轻人提供了宝贵的动手机会,在一次次的亲身实践中,他本人和小组成员的技术水平都得到了飞速提升。

为了更好将自己的经验和手艺传承下去,从今年开始,他又主动跟领导请缨担任车间“青苗班”的讲师,负责给年轻人传授先进操作法和维修经验。

“开机前一定不要忘了先开冷却水,咱们的设备主要就是讲究冷却和润滑,这两点做到位了一般不会出啥大问题。”

“空压机产气量低主要是因为转子有一定的磨损,咬合紧密程度不够了……”临退前,这位两鬓斑白的老职工总是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对青年职工叮嘱道。

没有光芒耀眼的丰功伟业,也没有可歌可泣的感人壮举,有的只是在平凡岗位上汇溪成海、聚沙成塔的坚守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奉献,这便是赵新民的“首席之路”。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