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正文

“种烤分离确实好”

2019年10月10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邓楚瑜
A+ A

  “烘烤培训有长进,解决技术老毛病;清洁烘烤真是好,简单干净‘黄香定’;知行合一科学烤,降损增效最适应;烘烤队伍显担当,绿尽香来迎收获。”

  这首打油诗的作者,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烘烤师陈泽林。轻松的话语中流露着他对今年烟叶烘烤工作的自信。

  和全省大部分地区一样,泸西今年的烤烟生产也遇到了前期严重干旱、后期雨水偏多的问题。面对特殊天气条件下如何把烟叶烤好这道“烤题”,泸西县局(分公司)将交出怎样的答卷?

  “啧啧啧,这炉烟真不错,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近日,泸西县三塘乡隆德村烤房群第36号烤房前,看着眼前的一片金黄,烟农张树林一个劲儿地向烘烤师傅道谢。

  张树林告诉笔者,这是他家今年的第一炉烟叶。由于担心今年特殊天气对下部烟叶生长可能造成不利影响,他原本对这炉烟叶没抱太大希望,结果却令人惊喜。

  张树林的惊喜,源于隆德村烤房群“烟叶全商品化烘烤模式”的推行。

  据陈泽林介绍,简单说来,“烟叶全商品化烘烤模式”即烟农只需将采摘并编好杆的烟叶运到烤房群,经全额过磅计重收取服务费后,由烤房群的专业服务队负责装炉、烘烤的一种烘烤服务模式。“烟叶全商品化烘烤模式”将烟农从专业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的烟叶烘烤工序中解放出来,实现了烤烟生产环节的“种烤”分离。

  在特殊天气条件下生长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会出现青筋、杂色,对烘烤技术的要求更高。

  隆德村烤房群业主张红明告诉笔者,今年烤季,烤房群聘用了14名烘烤人员,其中12人为经验丰富的烘烤师傅。“他们从事烟叶烘烤的平均时间至少30年,什么样的烟叶都烤过,再硬的‘骨头’也啃得下来。”张红明信心十足地说。

  “每年烤季前,乡政府、烟站、合作社、烟农代表四方,在降低烟农烘烤成本的基础上,根据燃料、人工成本等因素共同商定烘烤价格。”泸西县局(分公司)向阳烟站站长陈俊鸿向笔者介绍,向阳烟站所辖的三塘、向阳两个乡今年种植烤烟2.6万亩,推行“烟叶全商品化烘烤模式”近90%。

  向阳乡法土村烟农何荣生告诉笔者,去年他把烟叶运到村里的烤房群烘烤,尝到了甜头:相同的种烟面积,烤出来的烟叶去年比往年多卖了1万多元。2018年烤季结束后,何荣生还清了贷款,成功脱贫摘帽。他说:“种烤分离确实好!”

  “烟叶全商品化烘烤模式”只是泸西县局(分公司)因地制宜抓好烟叶烘烤工作的措施之一。面对特殊天气的挑战,他们出的“招数”可不少。

  建立“县、乡、村”三级科学烘烤网络化机制。泸西县局(分公司)设烘烤师,各烟站设烘烤主管,各村组安排烘烤技师,通过垂直管理、加强培训、工效挂钩等方式,建立统一运作、统一管理、彼此负责的烘烤网络化管理模式,为全县1.1万余户烟农提供全时段、全天候到点(烤房群)、到户的烘烤技术服务。

  推行“烘烤示范户+带动户”模式。因地域原因,泸西全县“烟叶全商品化烘烤模式”覆盖率为48%,烟农自行烘烤的比例不小。对此,泸西县局(分公司)依托科学烘烤网络化机制,在各村组根据烘烤水平、群众认可度等遴选出若干“烘烤示范户”,在烘烤主管和烘烤技师的指导下,负责召集挂钩带动户每炉次召开出入炉分析会,进行烘烤技术再指导、再服务,发挥“以一带十”的辐射带动作用,共同提高烘烤质量。

  据统计,围绕烟叶“烤干烤黄烤香”这一目标,目前泸西烟叶烘烤黄烟率、烘烤损失率均处于预期范围内。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