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管理营销 > 企业管理 > 正文

对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思考

2013年09月03日 来源: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余丛
A+ A

  烟草在线专稿  引: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制度执行力是实现制度目标过程中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综合体现。在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贯彻落实《廉政准则》的同时,必须提高反腐倡廉的制度执行力,保证反腐倡廉各项制度落实到位,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制度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础。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有了制度就必须执行。笔者认为,有效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加强惩防体系建设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健康长远发展的基础,而其中的关键则体现在制度执行力上。有识之士尖锐地指出,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据笔者调查,在企业反腐倡廉建设过程中,相对而言更加注重建立制度,讲要求、作规定、下文件,但对制度执行却有所忽视,求实对策不多,反馈评估机制不通畅,很多制度执行没有达到预期成效,因此,建设高效企业,提高企业制度执行力,尤其重要。

        

  一、制度执行力的内涵

  制度执行力指的是企业把思路、战略、决策、规划与部署付诸实施的能力。简而言之,所谓“制度执行力”就是企业实施发展战略、实现发展目标的能力,就是将思想转化为行动、把理想便成为现实、把计划变成成果的能力,也就是贯彻落实的能力。

  制度执行力对企业来说,是企业战略决策得以正常执行的基本保证,是企业按照预定目标健康发展和不断成长的基本保证,更是企业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形势下具备强大竞争力的有力支持。因此,制度执行力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员工绩效、文化制度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都将影响着制度执行力的实现。

  二、影响制度执行力的因素

  (一)决策目标因素

  众所周知,企业制度执行力应建立在明确的愿景、决策目标基础之上,没有明确的愿景、目标、决策等,制度执行力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就会无的放矢。因此,正确的愿景、目标、流程及制度决定了制度执行力的成败。企业领导者应当重视企业经营战略的设计、制定及各项规范企业制度的制定,使其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做到集中、统一发力,保证制度执行力的执行。

  (二)客观环境因素

  笔者认为,企业在有了明确的愿景、决策目标之后还应该正确认识和分析客观环境。只有顺应客观环境的企业才能做到充分发挥制度执行力。因此,企业领导者只有做到善于观察现实、抓住机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积极寻找制度执行力的切入点,为制度执行力的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才能减少客观环境对制度执行力实施的干扰。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作为切入点,改善企业的客观坏境。①设置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指企业内部各种组织结构的组合程序。它包括组织机构、各组织机构的关系以及为实现最高运作效率而达成的组织机构间的排列组合。当前,很多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随意性较大,科学性、合理性不足,这种组织结构作为客观环境,严重影响着企业信息的传递和制度的执行,从而造成企业制度执行力的降低。②设置科学的业务流程。众所周知,一个企业要想取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具备“最高的质量、最快的速度、最低的价格”以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企业业务流程的质量、周期和成本,简而言之,取决于业务流程的执行力。因而,企业中不顺畅、不合理、不规范、繁琐而低效的业务流程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制度执行力的发展。[①]③设置可执行的管理制度。当前,不少企业的管理制度可执行性较差,主要表现在:管理制度出台未经过认真调研论证,经常朝令夕改;管理制度系统整合性差,未形成提升管理效力的合力;管理制度过于繁琐,缺乏针对性、可行性、人性化,不利于员工执行,降低了企业执行力。因而,设置可执行的管理制度是执行力得到贯彻执行的有力保障。

  (三)队伍素质因素

  企业员工是制度执行力的具体实施者和直接体验者,笔者认为,为了保证制度执行力的有效实施,就应建立充满活力和能力、有机的、团结的企业团队人员。应以科学的流程为中心来建设企业员工,运用可执行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方法来提升员工队伍素质,以使企业的决策、目标、制度在员工中更好的传递、渗透和理解,员工之间更好的交流与沟通,以达到企业全体员工更深刻而明确的理解目标含义,做到员工思想一致,步调一致。提升员工素质,达到制度充分执行的目的。

  三、推动制度刚性运行的对策和建议

  (一)以领导垂范为关键,领导者应成为制度执行力培育和提升的倡导者与实践者。

  孔子曰:“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因此,领导者的行为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风向标。笔者认为,作为企业的领导者首先应做到了解企业员工,领导干部应建立与员工沟通的主渠道,让员工说真话,敞开胸怀倾听员工意见,积极采纳员工的正确意见、建议,只有这样,领导者才能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操作性、执行性强的企业制度,制度执行力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领导者还应带头学习各项规范企业的流程、规定及制度,切实领会各项制度精神,自觉做制度规定的“明白人”。领导干部的示范力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具有鲜明的引领、导向作用,只有以领导垂范为关键,才能真正推动制度的刚性运行。

  (二)完善基础调研机制,用好的管理制度和机制切实提高制度执行的质量。

  制度质量是制度执行力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制定制度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进行系统的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注重制度建设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目前在制度执行过程中,执行不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一些容易得罪人的制度,执行起来往往“变软”,使制度变得灵活有余,刚性不足。②涉及利益调整的制度,在执行中往往采用实用主义态度,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变通。③需要长期坚持的制度,执行中不能坚持一以贯之,出现时紧时松,先紧后松的现象。④规定的制度,不注重从实际出发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因此,在制定制度过程中,应该遵循合法合理原则、制衡原则及可行原则,打破“人管人”的旧框架,实行“制度管人”的管理方式,在对制度进行认真细致的论证基础上,将管理智能化、制度化,明确领导管理者的责、权、利,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管理的执行力,使制度管理实现有序管理,使管理有法可依,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于此同时,以此为前提,员工也会严格遵守制度,从而提升执行力。

  (三)以学习宣传为抓手,把企业塑造成强有力的执行力组织。

  众所周知,只有建立在自觉基础之上的制度,执行才有最深厚的根基。因此,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强化学习培训,抓好对执行制度人员的教育,提高制度执行主体的素质。把制度学习培训纳入学习型组织建设内容之中,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制度,培养以下三方面能力。①领悟能力。要想充分发挥制度的执行力,就必须培养员工的领悟能力,员工对制度进行信息的解码再加工,制度就可以在员工中更好的传递、渗透和理解。这就要求员工在学习培训过程中,不断领会制度的精神实质,明确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知道那些不该为的、违反了有哪些后果,自觉做到知制度、守制度、护制度。②控制能力。笔者认为,企业员工同时也是制度执行的控制者,在学习培训和制度执行过程中,要引导员工积极解决制度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制度的执行能力。③创新能力。创新是衡量一个人、一个企业是否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能否坚持执行制度的重要标志,因而,要想提高制度执行力就必须要时时、事事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强化学习培训,不断从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其次,笔者还认为,要运用多种手段促进企业执行力文化的形成。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所共享的价值观念、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体现在企业的每一个环节中,要想充分执行规范企业的制度,就必须塑造企业执行力文化并倡导文化落实。要激励和引导成员提高制度执行力,努力营造“遵守制度为荣、违反制度为耻”的浓厚氛围,着力建设求实文化、责任文化、诚信文化、细节文化,让每位干部职工自觉养成实事求是、勇于负责、诚实守信、重视细节的良好习惯。

  (四)以强化监督为保障,增添制度执行的驱动马力。

  监督是执行的有力保障,没有监督,制度就成了不带“电”的高压线,只有加强监督,制度才有震慑力。笔者认为首先应健全督查机构。各纪检监察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监督检查制度落实情况的职责,拿出铁的心肠,使出铁的手腕,用出铁的纪律,对制度执行好的表扬奖励,对制度执行差的严肃处理,积极营造“遵章守法光荣、违章犯纪可耻”的良好环境和舆论氛围。其次,要健全执行监督机制。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将领导干部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将部门自身督查与专门机构督查相结合,形成有效监督机制。最后,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全面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对不履行法定职责、执行不作为、乱作为的,应严肃追究领导干部的责任。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