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业频道 > 正文

做时代先锋 树岗位楷模--云南中烟劳动模范人物群像(上)

2019年05月23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
A+ A

  编者按

  身份普通,岗位平凡,却业绩突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更勤于奉献。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有这样一群时代先锋,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迎难而上;当新的挑战到来时,他们化挑战为机遇,助力企业在“专业、和谐、奋进”的征程上昂首前行。

  近期,他们当中的五人被评为“第七届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一人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东方烟草报》将分上、下两期报道他们的感人事迹。

陈勇:用脚步丈量市场 用实干赢得信任

记者 张彦婷

陈勇

  从1990年参加工作至今,29年的职业生涯中,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营销中心山东分中心总监陈勇先后在西藏、海南、广东、湖北、黑龙江、山东等多个省、自治区做过省区经理、片区总监,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

  “对营销工作来说,市场是最敏感的‘晴雨表’。要想做好营销工作,就不能怕苦、不能怕累,就得踏踏实实走市场,随时了解客户需求,准确研判市场动向。”陈勇告诉记者。

  1990年,云南大学毕业后,陈勇进入昭通卷烟厂工作。起初,他被分到车间做设备管理员,因工作踏实、成绩优异,1995年被调至厂综合管理科任副科长。

  2001年,昭通卷烟厂与西藏自治区烟草专卖局(公司)联合组建公司,陈勇被派往西藏,负责新公司组建的具体事宜。

  “对于这个安排,我一开始是犹豫的。父母年事已高,正需要子女守在身边尽孝,去了西藏,肯定不能常回家看望他们。但是我也知道,派我去西藏是公司领导信任我,我不能辜负领导的信任、组织的重托。”陈勇解释说。

  几经思考,在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后,陈勇毅然踏上了前往西藏的路。新公司组建,工作千头万绪。一到西藏,陈勇和同事便开启了“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

  “云烟”(雪域)是当年西藏烟草向昭通卷烟厂定制的一款卷烟,受投放策略、培育力度、消费习惯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云烟”(雪域)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力、消费者认可度并不高。新公司成立后,培育“云烟”(雪域)被立即列入工作计划。

  在陈勇的主持下,新公司一方面对“云烟”(雪域)的吸味和包装进行改革,一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活动,提升品牌培育效果。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云烟”(雪域)不仅获得了当地消费者的认可,而且成为一款广受欢迎的旅游产品。

  2003年,公司工作步入正轨,陈勇便被召回云南本部,任昭通卷烟厂西南市场部部长。

  2005年,昭通卷烟厂与红河卷烟厂合并重组为红河卷烟总厂,陈勇在总厂营销中心任职,先后负责过海南、广东、广西等省(区)的营销工作。2008年,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陈勇又先后任集团营销中心湖北省区经理、营销中心副总监分管东北片区。2014年,在外奔波多年的陈勇被调回云南本部,任云南中烟营销中心市场部副部长。2017年,在山东市场出现销量下滑的情况下,他又临危受命,任山东分中心总监。

  从西藏到海南,从两广到湖北,从黑龙江到山东,在做片区经理的这些年里,陈勇扎扎实实地用脚步丈量市场。“我负责的这几个地方,有的是相对成熟的市场,有的是开辟新市场,无论哪种情况,工作都不好做。做市场营销,只在办公室里坐而论道是不行的,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陈勇告诉记者。

  多年来,无论是接手老摊子还是开拓新市场,陈勇都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用实干赢得了领导、同事、客户的信任,获得“第七届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工作期间,陈勇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在西藏工作期间,陈勇一直受高原反应的困扰。“刚到西藏的时候,就像一个大病初愈的人一样,走两步路就会喘,难受得很。”陈勇说。在西藏的那两年,陈勇还患上了严重的睡眠困难症,每天晚上睡4个多小时后,就再也睡不着了。即便这样,他也坚持在西藏工作至少3个月再回云南休息几天,有一次因为工作繁重,他在西藏一待便是5个月。

  2002年的夏天,他带领同事在布达拉宫前的广场上做新品推荐活动。西藏夏日,阳光毒辣,照得人皮肤生疼,再加上刚到西藏不久,高原反应还比较强烈,可陈勇硬是坚持在广场上站了一整天,一边协调活动进度,一边解答消费者疑问。他身上的那股子拼劲不仅让同事佩服,也深受西藏同行的赞许。

  2017年,年近50的陈勇再度启程,到山东分公司负责营销工作。面对云产卷烟在山东销量连续下滑的现状,他带领同事稳扎稳打,对内抓管理改革,按照“相对分工,绝对合作”的管理思路,调整人员、整合机构,成立营销创意组、宣传推广组、信息分析组,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对外积极进行市场走访,了解客户需求,收集客户意见,进而研判市场动向。

  “经过两年的努力,云产卷烟在山东市场的销量稳中有升。我觉得这得益于云南中烟领导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更得益于大家辛勤的付出。”陈勇介绍说。

  对工作,陈勇觉得自己问心无愧,而对家人,他却说自己亏欠太多。他告诉记者,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给父母尽孝。父亲去世时,他正在西藏筹备组建新公司。他清楚地记得,哥哥打电话让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家,说父亲快不行了。他从成都辗转到昆明再到昭通老家,最终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子欲养而亲不待,陈勇只能把对父母的这份亏欠埋藏在心底。“我的父亲是名老革命,是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他从小就教导我要服从组织、认真工作。我的选择,我觉得父亲能够理解。现在孩子也长大了,懂事了,我也会给他作出表率,教育他学会奉献与付出。”陈勇动情地说。

杨存龙:翻越人生的山峰

记者 杜星霖 通讯员 周星余 曹珏

杨存龙

  在云南中烟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玉溪卷烟厂制丝二车间见到“第七届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杨存龙时,他正在进行日常排故——站在设备前熟练地进行装卸维修操作,身后的几名青年员工则在仔细观摩他的一举一动,生怕遗漏掉任何细节。

  年仅37岁的杨存龙,已经是制丝车间公认的维修“大拿”。

  14年来,杨存龙主导完成了多项科技成果、QC活动成果、青工创新创效等项目,多次撰写、编辑制丝专业维修案例。2016年,杨存龙在第十四届全国烟草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合和杯”第五届烟机设备修理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SD508机型第一名并获“全国烟草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在杨存龙看来,荣誉的取得,离不开红塔集团对技术人才晋升渠道的打通。

  “集团与卷烟厂都为技术型人才量身定制专业化发展的通道,建立起三级维修师制度,让技术人员有了动力、看到了发展的希望。”杨存龙说。

  而在杨存龙的同事看来,他成绩的取得,源于他对于设备维修孜孜不倦的探索与追求。

  2005年,机械专业毕业的杨存龙来到玉溪卷烟厂制丝二车间,成为机械修理班组一名普通的修理工。真正开始工作后,杨存龙发现现实和想象并不一样。

  “原本我学的大都是一些机械的基本原理,来到卷烟厂,第一次接触进口设备和高速设备,尤其是看到一支支卷烟飞速地生产出来,我震惊了。”

  设备都是新设备,工艺都是新工艺,这反而激起了杨存龙的求知欲。为此,杨存龙找来了相关设备大量的资料,利用空闲时间翻阅,并将一些心得记录下来,反复琢磨。

  在这期间,维修老师傅对杨存龙的影响很大。

  有一次,杨存龙和老维修师冯顺元装一块分料板到振槽上,分料板成型后,就在杨存龙要直接安装时,被冯顺元制止了,冯顺元将板料周边打磨圆滑后才再度安装,原因是防止小夜班值班人员装卸时划到手。

  这件事情对杨存龙影响很大,也让他明白了设备维修不仅仅是维修设备这么简单,而是人与机器的共生。

  在取长补短、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杨存龙对设备的认知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制丝设备多而杂,很多问题不只是表面看到的情况,而是更深层次的问题。设备必然是为工艺服务的,与其说维修人员要懂设备,不如说要懂工艺。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玉溪卷烟厂的烟机维修竞赛中,新员工杨存龙获得了第一名的成绩,陆续被推荐参加集团、省级等比赛。

  2011年,杨存龙在云南中烟烟机维修竞赛中第一次尝到失败的滋味。“当时,故障处理中有一项操作,在训练中就不是很稳定,但当时并没有放在心上,没想到,比赛中恰恰考到了我这个‘弱项’。”

  杨存龙告诉记者,赛后,他沉下心来警示自己:工作中千万不要有盲点,更不能抱着侥幸心理,每一次排故,越不会的越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它搞懂,这样心里才能踏实。

  为了切实提升工作技能,杨存龙已经记不清楚技能竞赛前训练过多少个日日夜夜,50分钟的动作每天要做至少三遍,夏天在制丝车间,汗像雨水一样往下流&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