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工业制造 > 正文

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时代画卷上,四川中烟写下一笔又一笔精彩 实现历史性跨越 站上新奋斗起点

2021年04月28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A+ A

在四川中烟帮助建设的图书室,洛度村村民经常前来阅读书籍。

四川中烟对口帮扶的西溪村新风貌。

成都卷烟厂“结对共建+扶贫攻坚”党员先锋队队员实地走访贫困群众场景。

在四川中烟的倾情帮扶下,如今的也伦达村正呈现出勃勃生机。

  在日前举办的“榜样中国·2020四川十大经济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上,“2020四川十大领军企业”榜单现场揭晓,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位列其中。

  获选时代榜样,缘于四川中烟精于科研、深于创新的努力,更与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聚力推动精准扶贫的坚持息息相关——

  2015年以来,四川中烟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先后派出驻村干部15名,投入帮扶资金7000余万元,承担了省内5个地市州下辖的9个村的脱贫攻坚任务。

  精准帮扶,离不开“滴水穿石”的坚韧和决心,更考验“绣花功夫”的精巧与智慧。

  坚持“真扶贫、扶真贫、精准扶、扶精准”目标定位,秉承“正直豁达、智慧精微”的企业文化,四川中烟创造性地将宽窄哲学思想引入帮扶工作:以捐资输血为窄,以产业造血为宽;以细节突破为窄,以整体蝶变为宽;以扶贫扶弱为窄,以扶志扶智为宽——由窄及宽,宽窄相济,在四川省推动脱贫攻坚实现山乡巨变的时代画卷上,写下了一笔又一笔的精彩。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刚刚召开的新一年度的四川中烟驻村干部工作座谈会上,四川中烟负责人勉励驻村干部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站上新奋斗起点,听,新一轮冲锋号角已然吹响!

党建+帮扶

先“领跑”,再“陪练”,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2015年8月,受四川中烟西昌卷烟厂选派,27岁的青年党员殷发来到四川省越西县洛度村担任第一书记,助力脱贫攻坚。

  他的面前,是一个地处高寒山区、土地贫瘠、交通闭塞的深度贫困村,距离县城有4个多小时车程,当年人均纯收入仅2150元。这贫,怎么扶?

  殷发拿出“啃硬骨头”的倔劲,一头扎进了村寨。到村两个月,哪家养了几只羊、哪家孩子在上学、哪家老人身体不适,他已了然于心,四川中烟的暖心帮扶也精准送到了最需要的贫困户手上。两年下来,贫困户全部住上新房,村里有了硬化路、民俗文化室、图书室、卫生所和幼儿园。

  更多精力被放在寻找和破解贫困症结上。殷发带领村民组建养殖合作社,修建跑山鸡生态养殖场,增加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还发动开展环境卫生评比,鼓励村民改变生活习惯,改善村庄面貌。2017年年底,全村71户37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但四川中烟对脱贫帮扶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需要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党组织在基层的治理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

  在四川中烟党建工作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殷发对村党支部运行机制进行了梳理,努力调动村民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还利用各种机会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帮助村两委班子提升治理能力。

  如今,洛度村群众工作开展顺利,党员活动十分活跃,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逐渐形成,而“党建+帮扶”,也成为贯穿四川中烟帮扶工作的一条重要脉络。

  近年来,四川中烟党委鼓励下属工厂党支部与定点帮扶村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活动;支持贫困村加强党建阵地,建立并修建基层党员活动室、党员夜校等5个。

  在四川省甘孜县也伦达村,四川中烟以开设农民夜校的形式,向村民宣传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并将脱贫积极分子及村里的致富能手吸收到党员队伍中,作为村两委班子的后备人选。

禀赋+特色

挖潜力,抓亮点,绘出一幅因地制宜的“产业地图”

  在也伦达村,村民巴登则仁依靠养殖牦牛,过上了好日子。

  过去的也伦达村,地处高山,无产无业。巴登则仁一家和大多数村民一样,过着贫困的生活,2017年,他每月收入仅1000多元。

  2018年年初,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部署,四川中烟扛起对也伦达村开展帮扶的任务。3月22日,四川中烟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也伦达村开展调研。青年党员刘旭光主动请缨,赴也伦达村进行驻村帮扶,深山巨变就此铺开。

  在反复考察调研后,刘旭光注意到,村子周围有良好的草场条件,很适合放牧牦牛,但牦牛价格昂贵,村民们缺少资金和技术,无法启动投入。

  找准资源优势和发展痛点,也就找到了准确的发力支点。四川中烟果断投入55万元,加上村产业周转金10万元、村民自筹5万元,共花费70万元购买牦牛200头;刘旭光则牵头协调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农户+公司+牦牛专业养殖合作社”的养殖模式,破解技术困局。

  在专业合作社引导下,村民们的养殖技术和养殖理念都有了很大变化。短短一年后,牦牛增加到235头,收入20余万元。四川中烟又启动“以购代捐”,2019年11月,四川中烟成都卷烟厂购买了也伦达村2头牦牛,共计300多公斤,使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余元。

  村集体经济有了底子,产业领域拓宽更有底气。在甘孜全域旅游布局下,四川中烟再度在也伦达村投入近50万元,用于“斯俄乡也伦达村藏文化旅游馆建设项目”。3年来,刘旭光共协调四川中烟资助300万元用于也伦达村发展产业。2020年,该村集体产业收入达10万余元。巴登则仁家年收入也已超过4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四川中烟的对口帮扶工作中,同样的帮扶理念以不同形式呈现——一条“西溪宽窄步道”,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加快叙永县西溪村脱贫步伐;一座“宽窄花园”,改善烟叶种植水平,助力会东县青龙山村发展;一群“格调黑猪”,优化生态养殖格局,提升叙永县白腊村的产业“造血”能力……

  这是一种发端于宽窄哲学、脱胎于企业文化的特色理念——将钻研精微的“绣花”功夫与“以窄破宽”的帮扶智慧相结合,深耕本土资源,挖掘禀赋潜力,发挥特色优势,推动对口帮扶村实现“加速奔小康”,也让扶贫产业先天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决心+信心

拔穷根,谋振兴,形成生活有机更新的良性循环

  党建为魂,产业为骨,四川中烟的帮扶工作陆续结出硕果。

  2017年,西溪村实现整村脱贫。到2020年,该村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357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多万元。

  2018年,也伦达村实现整村脱贫。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7200余元,脱贫户人均收入达5800余元。

  2020年,洛度村顺利脱贫摘帽,村综合贫困发生率由27%降至零。还有中江县柳叶村、叙永县雄光村、绵阳市游仙区飞龙村和文风村……四川中烟定点帮扶的两个国家级贫困县泸州市叙永县、甘孜州甘孜县也退出贫困县序列。

  脱贫攻坚,不仅要脱贫困,还要拔穷根,为防止返贫筑牢堤坝。在四川中烟看来,拔穷根的关键,就在于强化乡风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社会风尚,让村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自主谋划乡村振兴,推动乡村生活生态进入有机更新的良性循环轨道。

  决心,来自更开阔的眼界。近年来,四川中烟大力扶智,投入了大量资金,改善当地教育条件。在洛度村所在的保石乡,四川中烟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完善保石乡中心校基础设施建设;在也伦达村,四川中烟设立教育帮扶基金11万余元,对全村范围内考取高中、大学的学生给予奖励扶持;在西溪村,四川中烟设立助学基金25万元,用于奖励升入全日制大学的学生。

  信心,来自更幸福的生活。四川中烟在对口帮扶村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人居环境改造的同时,还全面开展移风易俗,通过大走访、培训会、农民夜校等形式,大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协助建立村规民约,帮助贫困户摆脱“等靠要”思想,“养成好风气、形成好习惯”。推动创建“四好村”工作,大力协助开展村内环境美化亮化、加强社会治理、培育邻里关系等活动,营造良好社会风气,聚力迈出乡村振兴步伐。

  在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名单上,四川中烟凭借出色的脱贫帮扶成绩名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之列,刘旭光也入选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殊荣背后,是使命如山、责任如山。下一步,四川中烟将继续秉承宽窄之道狠下“绣花”功夫,加快推进对口帮扶村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构建防止致贫返贫长效机制,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亮点呈现

一条“步道”撬动一个产业

  在许多徒步爱好者的打卡清单上,四川省叙永县西溪村是必到之地。一位徒步爱好者在旅游网站上写下自己的感想:春天看花挖笋,夏天赏荷避暑,秋天彩林浸染,冬季雪景茶花,一年四季,这里都值得驻足。

  吸引他们的,是一条8公里长的步道。这条步道蜿蜒曲折,连接起西溪村一社到三社,过子母瀑布,经黑水潭,越108天梯……山水曲折,景致如画,令人目不暇接。

  步道以“宽窄”命名,寄托着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对西溪村战穷求富、变窄为宽,走上致富大道的殷切期望。

  曾经的西溪村,地处乌蒙山和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坐拥2.55万亩竹林,森林覆盖率91%,种植养殖条件优越、旅游独具特色,却因为“行路难”而困于深贫。

  那时,孩子们去镇上读书往返要6个多小时。2014年,该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仅1896元。

  2015年起,四川中烟对口帮扶西溪村,将破局的着力点放在了“路”上——捐赠68.5万元建起12.2公里村级公路,打通梗阻;捐赠190万元建起护林防火及生产便道,又捐资40万元对这条便道进行了配套设施提升改造,“西溪宽窄步道”由此诞生。

  它们是路,又不仅仅是路。依托道路条件的改善,西溪村的产业版图逐渐明朗,村民们的致富路径也逐渐清晰——依托山水竹林,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目标有了,还需借力“推一把”。四川中烟设立23万元技能技术培训基金和105万元贫困户产业发展周转金,给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参与旅游产业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

  由周转金出资入股、贫困群众曾贵良出房出人搞起了农家乐,双方约定,有收益曾贵良逐步回购股份。开业短短40多天,他就挣了2万多元。村民曾俊则在技能技术培训基金帮助下得到了免费向烹饪骨干教师学习的机会,学了一身手艺。

  如今,西溪村建起了宽阔的休闲广场和整齐美丽的新房,数十家农家乐环绕四周,越来越多的村民借着“西溪宽窄步道”迈向幸福新生活。

一座“花园”改变一个山村

  谷雨刚过,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青龙山村成片田地都已经整好了种植烟叶用的沟垄。再过一段时间,千亩烟叶将在这片山体上层层铺展。

  这里是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宽窄花园”精品原料基地所在地。以这座特别的“花园”为起点,曾经贫困的小山村迎来巨变。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会东烟叶就有着“金沙江畔一枝花”的美誉,青龙山村的种植条件尤其得天独厚:典型的“高山小梯田、山地原生态”地理特征,加之金沙江干热河谷小气候,海拔、生育期平均温度、有效积温、日照时数、自然降水量、夜雨比等各项条件均为烟叶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然而,多旱缺水的地理环境,落后的种植观念,让这个小山村过去一直没有真正依靠烟叶实现脱贫。

  扛起脱贫攻坚重任,四川中烟选择在青龙山村布局“宽窄花园”,将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技术服务、绿色生产体系构建引入当地,小小烟叶荡开致富涟漪。

  他们首先派种植专家教村民种烟,以保证烟草质量稳定,然后联合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专项科研项目,以起到推广示范的作用。与此同时,行业投资8300余万元建设的新马灌区水源工程使15000余亩烟田受益;废旧地膜、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开展新型能源烟叶烘烤及土壤保育综合治理,为这里的烟叶产业奠定了长远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通过烟叶种植,青龙山村19户54名贫困人口全部摆脱贫困,与村里人一起走上了致富路。如今,曾经“70%都是土坯房”的山腰间,新建的小楼鳞次栉比。

  2019年,该村烟农高庆华也把老房子拆掉,修建起了500平方米的4层楼房,还陆续给自己和儿子都买了车。幸福,在这个七口之家绵延铺展。

  本版文图均由四川中烟提供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