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创新 > 正文

他与虫“共舞”15年

2023年08月09日 来源:人民网 作者:庄浩
A+ A

“在你们眼中望而生畏、毛骨悚然的小虫,对我而言,就是生活中的‘主角’。”说话的是云南省昆明市烟草专卖局技术中心副主任、绿色防控团队成员、生防天敌繁育基地技术负责人谢永辉。今天讲讲他和虫子“共舞”的事情。

2003年,尚在上中学的谢永辉,就知道西花蓟马会导致茄科作物绝产,而且抗药性极强,对常用的杀虫剂几乎免疫。那时,他就在想如何才能有一种既能有效灭害,又能保证农业绿色安全,还能让农户用得起、方便且效果好的技术对付它。也因此,工作之后,谢永辉一直惦记着研发对付西花蓟马的办法。

“毒虫虽毒,百步之内必有克物。捕食螨是学术界公认的蓟马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具有主动跟踪搜捕害虫、害螨的能力,如同‘猫吃老鼠’。”谢永辉说。

可如何寻找并大规模繁殖捕食螨是关键。

前几年,谢永辉牵头申报的重大科技项目“蓟马绿色防控技术”获批准立项后,团队成员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开展天敌捕食螨资源调查,最终找到在云南当地有定殖的本土捕食螨种类。团队成员在室内开展了大量的捕食功能反应试验后,选定了少毛钝绥螨作为烟草有害蓟马的目标天敌,随后开展了规模化繁育技术攻关。

谢永辉使用超景深显微镜观察蚜茧蜂标本。受访者供图

在捕食螨的规模化繁育中,因繁育车间和相关设施设备老化、观摩频次较多、消毒措施不到位等复杂因素,导致生产线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种群污染事件,饲养的大量靶标捕食螨逐渐被另一种肉食螨取代,但该肉食螨对蓟马没有明显的防控潜力。此后无论采取如何彻底的消毒措施,几个月之后,种群污染事件还是会重演。

种群污染事件,让谢永辉下定决心,必须建设高标准的洁净密闭车间,这直接推动了第二条规模化繁育生产线的快速建成。

经过几年的摸索研究,谢永辉和团队成员突破了捕食螨工程化、产业化开发技术瓶颈,搭建了年繁育能力达40亿头的捕食螨生产线,实现了捕食螨的产业化开发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捕食螨生物防治为主的烟草蓟马及其传播的斑萎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2019年,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此害虫对农作物危害性更大,一只“幺蛾子”一生可产数千粒卵,几乎瞬间就能让大量的农作物绝收。谢永辉和团队决定发起挑战。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选定了繁育这类凶残对手的天敌——夜蛾黑卵蜂。项目同样由谢永辉牵头申报。

“夜蛾黑卵蜂饲养过程中最关键的瓶颈制约因素就是寄主人工饲料的研制和自动化设备的开发,为了攻克此技术,我们前后耗费了近一年的时间,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开展了各种尝试,失败了上百次,是我遇到最耗时、也是失败次数最多的科研项目。”谢永辉说。好在他和团队成员最终在国内率先突破了夜蛾黑卵蜂规模化繁育技术,并创建了年繁育能力高达6亿头的寄主自动生产线。

谢永辉的工作远不止此。2013年8月,谢永辉刚进入禄劝县烟草专卖局撒营盘烟站工作时,负责撒营盘烟站的蚜茧蜂自繁自用工作。凭借专业的昆虫学知识,他熟练掌握了繁蜂的关键技术要领。从那时起,谢永辉就一直参与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研发及推广工作。

2016年,在蚜茧蜂繁育还没有达到现在水平的时候,他参与研究发明了一种省空间、低成本、经济高效的烟蚜茧蜂供种方法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

2018年,针对当时烟蚜茧蜂僵蚜产品低温储存易导致羽化率低这一制约产品货架期的关键技术难题,谢永辉和团队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试图探索以变温刺激僵蚜休眠、增加僵蚜产品湿度为突破口,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寻求最佳产品冷藏方法。

好奇心驱动下,谢永辉和团队经过设计方案、开展预实验、失败再失败、优化方案再试验,反复对收集的僵蚜进行测试、验证,连续耗时15天,最终攻克难关。

“从2008年读研接触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至今,我已经走过了15年的科研旅程。这一路,我总是用好奇心驱动自己并不断完成挑战。”谢永辉说,他也会继续玩虫、斗虫,与虫“共舞”。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