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金叶子”种出返乡创业新希望

2021年08月19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客户端 作者:权自然
A+ A

“照顾家人、收入稳定、改善生活、致富奔小康……”这是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周家镇周家村村民罗元超的愿望清单,如今,36岁的他正凭借自己的努力奋斗,一步步将愿望变为现实。

罗元超一家原本是村里的贫困户。大儿子是聋哑人,在兴文县古宋镇特殊教育学校读书,双胞胎女儿年纪尚小,父母体弱多病,家中劳动力严重不足。

2017年以前,罗元超两口子与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想趁年轻出去闯一闯,多挣点钱减轻家里负担,一直辗转在广东、浙江务工。靠着和妻子打工挣来的辛苦钱,2015年,罗元超一家脱贫了。但是除开日常开销,家中一直没有什么存款,处于返贫边缘。

2017年,考虑到在外打工存不到钱,也无法照顾家人,罗元超和妻子回到家乡,决定就地务工就业。可是没有文化,也没有一技之长,能做什么?怎样才能有稳定收入,改善生活条件?罗元超每天都在琢磨。

得知他家情况后,兴文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仙峰烟点技术员李柱上门动员他种植烤烟。

罗元超担心缺乏技术和经验,万一赔本,会让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李柱告诉他,现在种烟很多环节已经机械化,基础设施更完善了,烟草公司有专业化服务,还带他去其他种烟户家实地查看,打消他的顾虑。

“村里不少人在种烤烟,大家都选择这个产业,应该不会错。”罗元超说。

周家村土地平坦肥沃,地理气候条件优越,是兴文县的核心烟区。烤烟产业是当地传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也是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2018年,罗元超流转了20亩土地,提交了种烟申请,跨出了种烟的第一步,成了周家村为数不多的年轻烟农。作为种烟“门外汉”,罗元超干劲十足,积极参加烟草公司组织的技术培训,认真跟烟技员学习烤烟种植技巧,随时向经验老道的烟农学习请教,上手很快。仅过了两年时间,罗元超就把烟田规模扩大到了30余亩,实现纯收入7万余元。

积累了“第一桶金”,今年罗元超种上了50余亩烤烟,按照目前的长势,不出意外可实现近18万元收入,纯收益也很可观。

“从备耕、移栽、田间管理到烟叶采收、烘烤、初分保管,烟技员几乎每天都要往田间地头跑,烟草公司还为我提供烟用机械、肥料农药,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这条返乡种烟路我算是走对了。”罗元超计划明年种上100亩烤烟,当上职业烟农,让收入翻番。

近年来,像罗元超这样为兼顾家庭选择回乡就业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有的年龄偏大,有的文化程度不高,很难找到一份收入有保障的工作,成熟稳定的烤烟产业成为他们的首选。

兴文县局(分公司)抓住这一契机,大力提供技术指导,因地制宜,引导烟农按照“烤烟—蔬菜—烤烟”的方式进行接茬和轮作种植;同时,着力保障收购环节,稳定烤烟价格,让烤烟产业成为“好上手、能挣钱”的“香饽饽”,解决“谁来种烟”这一难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行烟叶连片化布局、规模化种植、职业烟农培育,积极探索‘合作社+烤烟家庭农场’模式,为更多村民提供务工机会,实现‘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 兴文县局(分公司)局长、经理张林说。

稳步脱贫不返贫,是烟叶种植带来了改变。罗元超的愿望正在一个个实现,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