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开着小汽车去种地!贵州六盘水水城区铜厂村片片“黄金叶”敲开振兴“幸福门”

2023年06月12日 来源: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 作者:安通
A+ A

走进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区米箩镇铜厂村老支书李少举的家,门梁处一块“光荣之家”的牌子格外醒目。

李少举出生于1955年,19岁时,应征入伍走出大山,第三年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2年退伍后,李少举回到了祖祖辈辈生活的村子。作为村里少有的“见过世面”的人,还被乡亲们推选为村干部,一路从民兵连长干到了村党支部书记。

正在劳作的李少举

铜厂村是典型的高山村,海拔高、气温低、耕地少,农耕受到极大限制,只有荞子、洋芋、苞谷这“老三样”。

20世纪90年代末,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李少举带着村里的7户人家开始尝试种植烤烟。由于缺少种植管理技术和经验,一年下来力气没少花、心思没少费,烤烟收益甚微。

此后的十余年,李少举和村民们再也没有碰过烤烟。

2010年,为了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区里和镇里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发现:铜厂村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非常适合发展烤烟产业。

然而,早前在烤烟上碰过壁吃过亏的李少举,任凭镇里村里的干部磨破嘴皮,他也不愿再轻易尝试。

铜厂村烤烟田

转眼到了2012年,看到周围邻居靠着种植烤烟致了富,李少举心动了,他主动找到镇农业站,重新加入了种植烤烟的行列。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这一年,李少举家里还免费领到了第一件现代化农用工具——一台9马力的微耕机。

“能把烤烟种好,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也多亏了区里和镇里的技术人员,他们隔三岔五就到烤烟地里手把手指导我们覆地膜、剪叶、移栽,等到采收的时候,又一遍遍地教我们收烟、烤烟……”李少举感慨道。

当年,李少举的20亩烤烟就给他带来了5万多元的收入。年底,他喜滋滋来到县城买了辆三轮车,盘算着来年用它运烟苗,收烟叶。2014年,李少举又靠着种植烤烟在老房边上建起了二层新房。

2018年,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铜厂村的通组公路打通了,4.5米宽的水泥路修到了各家各户,每隔15—20米的太阳能路灯也为夜晚出行的人们照亮了脚下的道路,让村民们彻底告别了出门难的问题。

李少举家门口的串户路

路通了,产业发展更便利了。2019年,丰收后的李少举又给家里添置了一辆五菱宏光面包车。今年,李少举家的烤烟规模达到了32亩,他粗略估算了一下,加上家里养的猪和家禽,预计年底收入至少有15万元。

“针对今年气候干旱,雨水少等问题,我们积极组织烟叶生产技术员和机关党员、村党委、驻村工作队以及烤烟支部的党员成立了突击队到烤烟种植区,与村‘两委’一道统筹各类运水设施、设备,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组织群众加强引水蓄水工作,确保烤烟移栽所需水源准备充分,相关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米箩镇党委副书记陈朦说。

如今,烤烟已然成了铜厂村的支柱产业,全村80余户人家种植烤烟。2022年,仅烤烟就给铜厂村带来将近1000万元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铜厂村还注重农业产业多样化,农村发展多元化,广泛发动群众种植猕猴桃、刺梨、蜂糖李等,依托山地优势发展牛羊养殖,村集体合作社经营的乌蒙凤鸡养殖场,每年还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左右。2022年,铜厂种养殖农民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

腰包鼓了,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讲求质量,昔日的木质板房成了堆放农具的地方,一幢幢二层三层小楼拔地而起,曾经进进出出的马车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小货车、皮卡车、小轿车。

“现在开着小汽车去种地成了村里常见的一道风景。”指着两年前花了4万多元入手的四轮电瓶代步车,李少举得意地说,再种两年烤烟自己就“退居二线”,交给孩子们打理,自己没事的时候就载着老伴儿,在田间地头转悠转悠,好好享受一下“退休”时光。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