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福建连城崇真烟区产业综合体—— 产业“接二连三” 群众持续增收

2023年09月15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朱文娟、王丽卿、黄莹
A+ A

清风吹拂,荷叶摇曳,渠水潺潺,宽阔平坦的村道蜿蜒向前,一栋栋白墙黛瓦的民居点缀于绿水青山间……秋日,漫步在福建省连城县庙前镇庙上村,仿佛置身田园画卷之中。

走进庙上村游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热情地介绍当地自然风光和红色故事,陈列柜上整齐摆放着富硒大米、红衣花生等农特产品。

“这些都是在我们的产业综合体里种出来的,由崇真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品牌,与当地相关企业合作加工而成的。”福建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驻庙上村第一书记陈星峰介绍,近年来,他们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打造崇真烟区产业综合体,以烟稻轮作为主,兼顾种植其他作物,并尝试向加工业和旅游业延展,努力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庙上村地处丘陵山区,户籍人口3450人,耕地面积仅有1180亩,林地面积7800亩。过去,得益于矿产资源丰富,庙上村曾通过开采锰矿带动经济发展。随着矿产开采结束,当地面临产业转型难题。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变“输血”为“造血”。产业振兴,关键在于用好当地资源,找准合适的发展方向。

“庙上村生态环境好,许多村民有种植水稻、烟叶等作物的经验,但存在种植分散、收益低等问题。”陈星峰认为,通过建设产业综合体,整合各种资源,做强主导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可以有效破解难题。

2022年,借着福建省局(公司)推广烟稻轮作模式、助力闽西北山区乡村振兴的东风,庙上村以合作社为主体流转土地682亩,变分散经营为集中经营。

他们引导村民在开展烟稻轮作、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根据地域特点种植花生、烟后紫薯、莲子、甘蔗等作物,推动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推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推行全程机械化作业和重点环节专业化服务,降低村民用工成本,提升农产品质量,逐渐形成产业发展的规模效益。

“无论种什么,只有赚到钱,收入有保障,才能坚持下去。”村民江以旭简简单单一句话,道出了当地群众最朴素最真实的想法。

既要种得好,又要卖得好,才能“赚得稳”。陈星峰与村两委加强沟通、积极协调,以合作社为依托,积极探索烟后优质稻和烟后紫薯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模式——与当地稻米加工企业合作,通过“定区域、定农户、定品种、定田块、定技术标准、定收购标准”等措施,提高烟后稻质量,保障村民收入;向当地农业部门申请技术支持,提高烟后紫薯种植产量,与福建景兴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加工并售卖紫薯干零食。

“这两年收入年年增加。今年我家种了30亩烤烟烟叶、10亩雪茄烟叶,还有水稻等作物,扣除成本,总共能赚十五六万块钱。”江以旭笑着说。

作为福建省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之一,庙上村的自然、历史、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村头有清代古建筑采陔公祠,村中有江一真故居、江一真陈列馆、江一真廉政文化公园等,村后山脚下是由废弃矿坑改造而成的湖泊景区。每年都有单位组织员工到庙上村开展教育培训,春天、秋天也有不少游客来村里观光打卡。

基于这些资源优势,陈星峰和村两委成员正在探索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

他们依托连片田地,种植不同颜色的水稻,使其呈现出“一生求真”字样和五角星图案等,提升旅游体验;依托民居房前屋后的空地,种植格桑花、波斯菊等,打造新农村网红打卡地;依托游客服务中心,展示并售卖综合体内生产的农特产品。

“现在,村里成立了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结合红色文化和古村落风情推进景区建设。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延伸产业链,通过产业‘接二连三’发展,变‘流量’为‘留量’,让村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谈及未来村里的发展,陈星峰满怀信心。

庙上村游客服务中心的陈列柜上,摆放着崇真烟区产业综合体生产的富硒大米、红衣花生等农特产品。 朱文娟摄

崇真烟区产业综合体在开展烟稻轮作的基础上,根据地域特点鼓励村民种植紫薯等作物,探索烟后紫薯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模式,增加村民收入。 陈星峰摄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