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土地变“肥”人变“闲”——安徽皖南烟叶公司与安徽农垦集团联合开展烟田“大托管”

2023年11月24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张萍
A+ A

11月16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新龙村烟粮融合发展示范区500亩连片的“烟+玉米”套种示范田里,烟农余增产正在忙着指挥工人采收鲜食玉米,并现场过磅销售给安徽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一田双收,这块地如今可成了‘聚宝盆’。而且这鲜食玉米的耕、种、管、收、销,都有合作社托管服务,一点也不用操心。”余增产说,他种了一辈子地,做梦也想不到现在能成为“甩手掌柜”。

放眼望去,在一望无际的农田里,茁壮的玉米秆高高耸立,腰间挂着沉甸甸的玉米棒,工人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收,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不远处毛竹园烤房群内的空地上,停靠着几辆安徽农垦集团农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货车。一群女工正围坐在刚采收来的玉米堆边进行二次挑选,她们根据玉米的个头大小、颗粒饱满程度,将挑选好的玉米分堆摆放。待女工们分拣结束,一边的男工再将不同堆的玉米依次搬运到大货车上。

“秋冬季节田间病害发生率低,鲜食玉米产量高品质好,消费需求旺盛,市场价格也高于春夏季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烟叶采收结束接着种鲜食玉米,可以充分利用烟田资源,确保烟农增产增收。”安徽农垦集团农业服务公司副总经理王戴群现场介绍。

安徽农垦集团与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均是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国有企业。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国企担当,今年8月,双方以安徽省委省政府“两强一增”行动为统领,共建“以我为主、合作共赢、市场运作、全程管服”的烟田大托管合作机制,全链条承接烟农需求。

为确保大托管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皖南烟叶公司与安徽农垦集团联合成立大托管工作组,汇聚双方技术力量,推动资源互补、优势叠加,在新龙村开展示范田建设。试点建设过程中,他们针对皖南烟区的土壤特点和气候特点,选择鲜食玉米作为烟叶的后茬作物。

“我们精心挑选了市场前景好、品相好、种植技术简单的四个鲜食玉米品种,并安排农事服务员驻点服务,从播种到采收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再根据市场订单情况,上门进行分部位、分批次的定向采收。”王戴群说。

在此基础上,他们搭建“一站式”托管服务平台,采取个性化、定制化相结合的方式,将烟叶和后茬鲜食玉米的耕、种、管、收全过程,统一委托给徽映城区烟农专业合作社托管,并指导监督合作社整合农机、用工等社会资源,将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等要素融入生产全过程,真正做到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聚焦全闭环质量管理,统一研究制定托管服务标准,加强服务价格监管,强化生产服务管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上门为烟农提供订单,帮助运输销售农产品,解决销售难问题,确保烟农实现预期收益,持续稳定增收。

“鲜食玉米的亩均成本大约200元,正常情况下亩产量不低于1000公斤,亩均收入在2000元左右。我们集团每天的鲜食玉米订单量将近两万公斤,示范区的烟农完全不用担心销路问题。”王戴群说。

“技多不压身,过去我们只懂烟叶生产技术,现在还学习到不少玉米种植技术,可以更好地为烟农提供多元服务。”徽映城区烟农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员王学武说。

皖南烟叶公司表示,下一步,将联合安徽农垦集团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皖南烟区实际的烟叶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套种轮作模式和全程托管服模式,探索构建全生命周期土壤保育模式,实现烟田用养结合,提升烟田土壤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烟农鼓起“钱袋子”开拓新途径。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