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纪实 > 正文

追逐梦想不停歇

——记上烟集团天津卷烟厂技术中心工程师张小利
2021年01月27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梁文娟
A+ A

31.jpg

  “梦想紧握在手上,那是最想到达的地方。”

  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卷烟厂技术中心工程师张小利,自从一脚踏进了卷烟产品研发这个领域,他一路追逐、一路成长,梦想一个个变成现实。

  2001年大学毕业进厂,2009年承担主持研发新品任务,2013年“小利创新工作室”成立……张小利对梦想的追逐从未停歇。

  多年来,他致力于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带教育人,获得过多项中国烟草总公司和上烟集团科学技术进步奖,2012年被授予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被授予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

  精雕细琢,持续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

  张小利工作踏实、任劳任怨,对手头的每一项工作,他都力争用最高标准完成,无论工作成绩还是工作态度,都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2009年,天津卷烟厂要开发一款“恒大”新品,厂里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张小利。

  这是张小利第一次主持研发新产品,他感觉肩上的责任格外重。研发过程并不顺利。张小利和团队成员想在产品中应用叶丝加料技术,把叶片切成丝再加料,但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相对于叶片加料而言,叶丝加料的吸收效果更均匀、针对性更强,发挥作用更明显。”张小利说。

  但是,对于叶丝加料技术,同事们有不同的看法。张小利和团队成员坚持用事实说话。他们把不同研发阶段的产品都用叶片加料和叶丝加料两种工艺去做,通过对比,大家发现叶丝加料技术更有优势和特色。2012年,这项技术在“恒大”卷烟新品中实现了应用,也由此构建了天津卷烟厂独特的制造工艺体系。

  此后,张小利又先后主持或参与研发了“恒大”卷烟6款新品,为“恒大”品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一个个产品上市,张小利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发风格。

  和张小利为人低调内敛形成反差的是,他设计的产品风格突出、特色彰显;做配方设计,他只用十几种烟叶,以充分体现每一种烟叶的风格特色。

  多年来,张小利全身心投入产品研发,潜心研究、精雕细琢。他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国家局、上烟集团、天津卷烟厂创新项目13项,取得“一种烟草加料工艺”等发明专利6项,为企业工艺技术水平提升贡献了重要力量。

  先锋带头,助力企业打造专家型人才队伍

  作为技术研发骨干,张小利坚持个人发展与团队进步同步,以个人在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和能力,不断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技术人员,促进了企业技术能力整体提升、技术队伍整体进步。

  2013年,天津卷烟厂为集合优秀人才做研发,组建了“小利创新工作室”。

  最初,工作室有成员16人,后来为集中培养年轻的专家型人才,成员人数优化到11人。现在,这个11人的团队,成员全都不到40岁。张小利既是前辈,也是团队的核心人物。

  工作室实行专业岗位工作与工作室项目工作相结合的机制,通过承担项目、培训交流、学习等途径,充分发挥技术传承的作用,利用技术中心和科研院所丰富的技术资源,实施技术人才系统培养,努力打造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专家型人才队伍。

  工作中,张小利鼓励成员自主开展创新,支持年轻技术人才主持创新项目。2016年,天津卷烟厂承担上烟集团“恒大”产品维护需求研究项目,工作室成员魏鹏程当时参加工作才2年,张小利鼓励他承担这个项目。

  魏鹏程担心自己经验不足,有畏难情绪,张小利积极支持他、鼓励他、帮助他。后来,魏鹏程高质量完成了项目研究。基于市场需求的“恒大”标准化产品维护体系的建立,为结合市场与生产状况更好地维护产品提供了有效指导。

  在工作室,张小利倡导一种自由的氛围,努力营造学术自由、宽松包容、奋发向上的创新环境,他认为这样更能激发大家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他重视团队协作,对每一位研发成员的劳动成果都予以充分尊重。

  近几年,在张小利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每个人都承担了大量科技项目,获得了一批科技奖项,工作室先后有2人获得高级职称、9人获得工厂双轨制晋升机会,为工厂涵养了创新的源头活水。

  2018年,“小利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天津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先进典型”。

  “产品研发就像攀登一座座山峰,总有难题、总有挑战,你要一个个去解决、一个个去征服,成功以后,能体会到一种极致的满足。我热爱这份工作。”张小利说。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