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纪实 > 正文

徐和平:扎根基层三十余载 只为那一片致富叶

2021年11月09日 来源:烟草在线 作者:陆准 温雪刚
A+ A

“我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人,又是一名共产党员,能用学到的知识让烟农的日子过的更好一点,这就是我的承诺。”徐和平用毕生的精力践行了他的这个诺言。

扎根基层33年,踏遍烟区人未老

徐和平,湖南省安仁县人,是郴州市烟草公司安仁县分公司的一名老烟叶技术员。看着他一副对工作地热情,谁也不会相信,他今年59岁了,明年就要退休了。从1988年进入公司,33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坚守烟叶生产一线。他在安仁县6个烟草工作站都干过,足迹踏遍了全县的每一块烟田,青春热血全部奉献给了安仁县的烟农和烟草事业。无论春夏秋冬,他经常是白天下农田,晚上还要开展技术讲座,周末也不忘下地指导。风里来雨里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和当地的烟农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他的工作生活中,他时刻关注的是天气预报、病虫灾害、烟农需求。晴久了,他担心烟田缺水错过生长季节,影响烟叶产量和烟农收益;连续阴雨天,他又会焦虑烟田能不能排水、会不会受灾。只要出现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天气,他都会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和短信,将应对相关灾害天气的技术措施及时传达到每一位烟农,并身体力行的深入烟田、深入农户指导。

“每次只要走到田里,就会感觉特别亲切特别舒服。看到烟农兄弟非常辛苦,如果能帮他们多挣点钱,我觉得再累也值得。特别是当看到绿叶变成黄叶的时刻,我真切觉得既是希望的兑现,也是我们汗水的见证。”徐和平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他总觉得不去田里看一看心理就不舒服。

一雨一晴总关情  烟农时刻挂心头

"如果没有老徐不厌其烦的指导和帮助,我肯定赚不到这么多钱。"在老徐管辖的片区,总有烟农这样说。在长期与烟农打交道的过程中,徐和平有一份深深的"爱农情结"融入在他的生命之中。

2002年正值移栽的时候,降雨量较往年明显减少。徐和平服务的坪口村,山高路远,是典型的边、穷、远山区。由于地势、气候原因,烟苗移栽用水十分紧张,能不能栽下烟、栽下的烟苗能否成活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当时该村有16户烟农,种植烤烟面积226亩。面积虽不大,却是当时村里主要的经济作物。看到烟农急上眉梢,他也十分忧虑,他深刻明白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时间不能拖。交通不方便,他就吃住在村里,一面与烟农一起找水源和供水方案,一面向上级领导汇报,请求帮助解决坪口村用水问题。找到水源后,烟草分公司及时提供了水泵、水管等物资。徐和平赶紧组织烟农供水,与10多户烟农一起投工投劳80余人次,挖渠埋管2600米。当顺利通水后,他和烟农一起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2019年7月,正值烟叶烘烤期间,一场突出其来的暴雨,打乱了烟农的烘烤节奏。烟田受灾,许多烤房积水,部分烟区的道路车辆都无法通行了,烟农焦急万分。徐和平马不停蹄的投入到救灾中,他徒步进入受灾严重的烟农家中和烘烤工场,一边指导烟农进行自救,一边协调保险公司核灾理赔。洪水退去一点后,他赶紧联系挖机清除烤房的淤泥和积水,联系供应商协助烟农购买燃煤等烘烤物资,指导烟农重新烘烤。经过三个昼夜的奔波,在其他同事的一致努力下,终于使烟叶烘烤进入正轨,让烟农的受灾损失降到最低。

老骥伏枥守初心  精神带动身边人

徐和平从事烟叶技术指导工作时间久、资格老,技术也最全面,是站里公认的“全科医生”。他常说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决不能没知识和技能。为此,他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了钻研业务上,努力将自己的工作吃透干好。

技术靠书本学习,也重实践经验的传承,临近退休,他现在想做好最后一件事,把自己摸索出来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站里的年轻人。“多去田间实践是最直接的学习方式,也是技术经验传递最好的办法,技术虽然可以从书本上学到,但只有带到田间才能落地生根,才能总结出最适合我们地区的技术方法。”他劝告轻人少上牌桌,每天挤出一定的时间,去向书本学习,向烟农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做到学一行、做一行、精一行,确保关键时刻派得出、用得上、干得好。

在他的眼里,为烟农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式,也从来没有什么临近退休状态,给站里的年轻人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为此,单位还给他和一批临近退休却坚持努力工作的老同志颁发了“老黄牛”荣誉称号。在他的带动下,烟草站呈现了传帮带的良好氛围,站里的两位新进大学生都很快成了技术骨干,其中一名还成为了烟草行业烟叶调制技术能手。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