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责任 > 正文

十年来烟草行业选派帮扶干部3.32万人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2022年09月19日 来源:《中国烟草》 作者:赵男
A+ A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消除贫困摆在治国理政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烟草行业各级党组织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落实国家局党组工作要求,选派帮扶干部3.32万人,其中,第一书记1257人,工作队员2392人,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中作出积极贡献。

以热血赴使命,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奔赴千山万水,奋勇向前,勇于担当,为带领当地百姓摆脱贫困、走向幸福倾尽所能,无私奉献出最美的年华;

以行动践诺言,他们克服种种困难、跨越重重关卡,苦干实干,接续奋斗,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路上,书写一批又一批烟草帮扶干部的感人故事。

笃行务实 

倾力解民忧暖民心

奋勇者,明知条件艰苦、困难重重,依旧义无反顾、坚持不懈。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党中央的要求、人民的呼唤,国家局先后选派19名帮扶干部,到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竹溪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其中8名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先后选派5名帮扶干部,全方位开展对口支援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工作。上下同心,尽锐出战,行业一批批帮扶干部挺身而出,带着责任真扶贫,带着感情扶真贫、脱真贫。

2013年,受组织选派,国家局干部陈勇、陈阳接过国烟定点帮扶的“接力棒”,分别挂职竹溪县、竹山县副县长。

秦巴大山,起伏连绵,一眼望去,不见尽头。愈向深处走去,他们心里的信念愈加坚定,“务必要把有限的帮扶资金、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多为山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挂职2年多时间,他们翻过一座座高山,走访一个个村庄,这也是孙胜群、张为等一任任国烟帮扶干部的常态,不断优化扶贫思路,倾力推进教育、产业扶贫,督促一个个扶贫项目扎实落地。

图片

助力脱贫攻坚,支持乡村振兴,行业帮扶干部千方百计带领村民们兴产业、奔富路。图为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瓦子村蒙顶山茶产业图景 /本刊资料

地处四川西南部的凉山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曾是全国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昭觉县姐把哪打村,坐落在海拔2800多米的大山深处,曾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村。

2015年11月,昭觉县局(分公司)驻村第一书记肖晗到来后,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帮助远居高山的93户困难户易地搬迁。为了说服村民,肖晗白天往山上跑,一遍遍给大家宣传党的扶贫政策,晚上加班加点研究建筑图,一次次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施工方案。

看到困难群众搬出了大山,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肖晗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驻村5年,大事、小事一件接着一件办,这个“90后”小伙子,成为村民称道的“阿依阿木科(娃娃书记)”。

同样把无悔青春奉献给脱贫事业的,还有云南中烟红塔集团团委书记姚葳蕤。8年里,他一次次走进挂联帮扶村——谦哲村,组织开展调研走访,建强基层组织,做好驻村干部管理工作,系统谋划重点产业等,倾心推动谦哲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从秦巴山区到雪域高原,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是主战场”。行业广大帮扶干部如散开的“满天星”,走进偏僻山村、深入田间地头,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攻坚克难。

“来之前没想到,村里的饮用水竟如此浑浊。”2017年4月,刚入职汉中市局(公司)不久的武轩羽主动请缨,奔赴西乡县七星坝村任第一书记。村民的期盼,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边向水处理方面的专家请教,寻找低成本、易操作的净水解决方案,一边联系水处理公司捐赠净水物资,四处奔走、多方协调,终于让村民们喝上清澈甘甜的饮用水……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10年来,行业广大帮扶干部将汗水和青春挥洒在山山水水,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温暖民心,帮助困难群众解决行路难、灌溉难、通信难、上学难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精准发力 

带动兴产业奔富路

脱贫攻坚战场上,不仅需要艰苦奋斗的志气,还要有精准帮扶的智慧。

“不改变这一切,我们愧对新坌的父老乡亲!”2015年,时任湖南中烟吴忠卷烟厂纪委书记的肖冰,来到郴州宜章县新坌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他意识到要让脚下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必须“输血”和“造血”同时抓。

以产业扶贫作为切入点,肖冰认真分析政策、研究市场,结合自然资源禀赋,制定了“山上栽脐橙、山下养禽畜、田间种烤烟、大棚种瓜果”产业发展规划。3年时间,肖冰率工作队撬动各方帮扶资金 1.2 亿元,落地实施 28 个帮扶项目,带领新坌村提前一年脱贫出列。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与肖冰一样,行业广大扶贫干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2018年,国家局帮扶干部、挂职竹山县副县长王玲实地调研全县17个乡镇,200多个行政村后,找到了产业发展症结,她同钟昊等其他国烟帮扶干部一道,积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联系,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技术指导,高标准打造出集蜂种繁育养殖、蜂农技能培训、产品加工销售及生态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蜜蜂产业链,成为当地脱贫摘帽的“甜蜜事业”。

因烟而兴,因烟而富。国家局驻兴国县挂职干部李伟、廖柏华、王鹏、申维东、陈铭结合实际,接力帮扶,引导当地将烟叶产业作为富民兴村的重点产业之一。此外,还积极发展蔬菜产业、改造传统油茶产业,帮扶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建设等,一笔笔真金白银注入,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开辟农民增收致富新途径。

“产业找对头,小康有奔头。”产业扶贫,贵在精准,要在精准。行业帮扶干部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宁夏红寺堡,国家局挂职干部芮秋华、王亮从肉牛、滩羊等农畜养殖优势产业入手,利用扶贫资金推动“中烟飞地肉牛养殖”项目实施落地。通过“政府提供场地、中烟提供资金、银行提供贷款、企业托管养殖、农户按季分红”的运作模式,加入养殖园的困难群众不仅获得了稳定收入,还能学到专业的肉牛养殖技术。2021年12月,国家局帮扶干部赵薛刚也来到这里,拿起接力棒,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在四川理塘,黑青稞是当地种植的主要农作物。甘孜州局(公司)驻汉戈村第一书记文雪松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大力发展黑青稞产业,与驻村工作队一道注册品牌商标、优选生产厂商、加工黑青稞饼干等产品。为了扩大销路,他化身产品代言人,利用互联网平台“直播带货”。2020年底,文雪松一张推介黑青稞饼干的照片热传网络——这位1983年出生的驻村干部几乎满头白发。“白发书记”的事迹引起广泛关注,令文雪松高兴的是,汉戈村的土特产热卖了起来,助力村集体经济稳步增收。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无论是烈日炎炎的酷暑,还是大雪纷飞的严冬,行业广大帮扶干部一直奔走在田野山乡,坚持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与基层干部群策群力、寻找项目、充分论证,千方百计带领村民们兴产业、奔富路。 

久久为功 

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书写好脱贫攻坚的历史答卷,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脱真贫、真脱贫离不开创新意识和“绣花”功夫。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藏在八面山莽莽丛林中的龙山县云顶村,有一百多天在冰雪里,一百多天在云雾里,剩下一百天才能做事。

亲历这个国家级深度贫困村的艰难生活环境,湘西州局(公司)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张向阳更加坚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念,不断走访摸底,也让他思路开阔起来。

云顶之巅,八面来风,驻村工作队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找准发展门路,确定文化旅游产业的扶贫方向。在张向阳的带动下,全村人配合挖掘机用柴刀、锄头开辟出数条旅游路线,当地村民由此吃上了“生态饭”,有了致富信心,收入节节攀高,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在十堰,国家局帮扶干部肖建新、石昌盛、张铮先后来到竹山县擂鼓金岭村、竹溪县水坪镇洛家河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实打实、硬碰硬带领当地群众脱贫攻坚。

无论是面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坚中之坚”,还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加试题”,行业帮扶干部始终迎难而上、毫不退缩,与群众一起并肩作战、共克难关。

2020年春节,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突遭疫情影响。疫情严峻,定点帮扶地区亟需防护物资,这让许多正在休假的国家局帮扶干部坐不住了。驻新堰村第一书记宋启航想方设法采购到一定数量口罩,及时送达村里,一解村民燃眉之急。

挂职竹溪县副县长轩松岭、挂职竹溪县委办副主任毕耕积极与当地防疫部门对接,协调做好国烟扶贫车间的消毒工作,并协调采购了大量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资,推动扶贫车间复工复产,保障困难群体稳定就业。

作为延安市局(公司)驻桑柏村第一书记,丁朋辉第一时间赶回村里,投身抗疫第一线。成立村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广泛宣传防疫知识,全面消毒公共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巡查,守护村民健康安全。同时,组织动员群众加快春耕备耕,引导果农利用互联网销售库存苹果,帮助群众稳定收入、重拾信心。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久久为功,终有所成。行业广大帮扶干部一棒接着一棒跑,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强意志,以人民至上的赤子之心践行党的庄严承诺,坚决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2021年,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肖冰、张向阳、姚葳蕤、武轩羽4名同志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接续奋斗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鞍马犹未歇,战鼓又催征。乘势而上,再启新程,行业广大帮扶干部同脱贫地区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奋斗续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底线。守住这条底线,离不开一点一滴的务实努力、一户一事的精准施策。

2021年夏天,河南新乡遭遇严重洪涝灾害,长垣县邵寨村短时间内与外界失去了联系。看着几百个陷入困境的村民,新乡市局(公司)驻村第一书记琚瑞鹏顶风冒雨,走村入户,第一时间救助受灾群众,积极协调救灾物资和生活用品,一项项帮扶措施精准到户,实现“一户不返贫,无人新致贫”。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群众持续增收是关键。

“脱贫群众在合作社务工,就是劳动力入股,除了每天有固定工资外,年底针对劳动力投入多少、劳动效率高低,进行评比分红。”在毕节市局(公司)驻村书记曹艺严等帮扶干部的探索下,民建村推进“村民变股民、土地变股份、劳力变效率”运作模式,引导群众参与发展烤烟种植。2019年以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每年支付务工工资80万元,累计为全村281户村民分红109万元。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要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仲夏时节,竹溪县肖家边村,山上绿荫蓊郁、田间油菜花黄、翠竹亭亭玉立,农家乐风生水起,老人们围坐一起唠着家常,孩子们欢快打闹着,一副焕发生机、充满希望的景象映入眼帘。在国家局帮扶干部、挂职竹溪县副县长王皓和驻村第一书记李欣的带领下,肖家边村民正聚焦“五个振兴”,加快三产融合,打造具有示范性的乡村振兴综合体。

以红色资源为主线,竹山县烟墩梓村乡村振兴产业链正有序铺展开来。在国家局帮扶干部、挂职竹山县副县长高斌和驻村第一书记丛蔡佳推动下,全村大力发展烤烟、茶叶、花卉、中蜂养殖等产业,围绕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持续擦亮“全国文明村”招牌。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行业广大帮扶干部将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激发勇毅之力,积聚笃行之功,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再立新功!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