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正文

跨界合作 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河南农大与贵州毕节烟草合作践行教育新模式(图)
2015年04月15日 来源: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魏新梅、蒙朝先、张利冰
A+ A

  烟草在线专稿  采访手记:在新的形势下,记者在采访河南农业大学与贵州省毕节市烟草公司五年战略合作实践探索过程中,听到最多的就是“人才培养”成效明显。双方在烟草行业首家实现资源整合利用,跨界合作,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依托高校现有优势学科,以打造毕节本土化的人才为主。

战略合作2011年度总结会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刘国顺院长(左),陈文相局长(右)

  双方探索烟草产业科技和实用人才培养的机制,形成人才的梯次结构,坚持学以致用原则,体现高校智力支持西部大开发的践行力度,促使知识真正转化成实在的生产力,让“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掷地有声。

  作为一种管理创新成果,跨界合作培养人才,传播双方的企业文化,传播合作双方共同的价值观,这种本土化教育新模式在探索与实践中产生了叠加效应。

  五年前:“先天不足”制约发展

  “烟叶技术岗位的职工主要来源于职工子女中的复退军人、从临时人员转为合同制的农民工、少数大学或大中专毕业生。学历层次、知识结构非常不合理。”毕节市烟草公司分管职工教育的纪委书记蒙朝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烟叶技术队伍现状不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需要。毕节市由于受烟叶技术队伍知识、素质不足的影响,给现代烟草农业的全面推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现代烟草农业的推进,需要有一支具备现代管理知识、现代烟草农业知识武装起来的技术队伍。

  “据我们统计公司员工文化程度偏低,五年前毕节市烟草公司初中以下有1200多人,中专1200多人,大专1008人,大学本科才324人,硕士有学位的才19人,博士为0,中专以下的达到了2428人,占了在岗人数的63%,结构非常不理想。”蒙朝先说。

  在双方合作启动的2010年,毕节烟草商业在岗职工3832人,其中烟叶技术队伍1044人。对于岗位技能和技术水平与现代烟草农业发展需要是杯水车薪。特别是临时人员转为合同制的职工,大部分只有高中以下水平,对企业的价值观认同度不高,对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知识、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实现方式没有系统学习,对企业实施的标准化、流程化管理,理解不透彻,落实不到位,凭经验办事较普遍,成为现代烟草农业整体推进和全面提升的重要制约因素。

  “表现在技术人才不足。当时我们获得一级职业资格的只有1人,二级职业资格的92人,三级的643人,四级职业资格的1383人,五级的258人,比例不高。技术人才也存在取证的不在岗,在岗的又没取证,特别是高级人才非常匮乏。”蒙朝先如是透露。

  烟叶技术岗位职能的转型亟需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基层强则企业强。烟叶技术人员多在基层一线岗位,随着形势的变化,一线岗位的职责从过去单一的指导烟叶生产、收购发展为多重职能。以烟叶生产技术员岗位为例,要承担政策宣传、种植规划、育苗管理、移栽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烘烤等15项职能,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档次,学历要求上,分别要求达到大专及本科。合作启动时,基层一线烟叶技术岗位人员中,高中以下人员占60%以上,大专占30%以上,大学本科占6%,没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职工自身的知识、能力、技术水平等均无法满足岗位职能转型的要求,急需进行系统培养,全面提升。

  记者感悟——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有更好的教育”列为人民的期盼之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传统烟草商业企业因历史遗留问题,人才队伍呈现“先天不足”和“后天营养不良”状况。如何让教育为烟草企业员工服务,适应烟草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体系,成为毕节市烟草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才匮乏严重制约毕节烟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员工也有着对继续教育的期盼,毕节市烟草公司领导班子清醒地看到这一现状,人才培养刻不容缓,员工整体素质亟待提升,他们求贤若渴。

  五年中:缔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14级开班典礼

2014届三个层次学历教育班毕业典礼

三个层次学历教育班毕业典礼

  据蒙朝先书记介绍,毕节市烟草公司党委书记(局长、经理)陈文相一贯倡导:作为企业,就是要经营人才,把人才培养当事业来做。他本人身体力行,也在积极寻求合作方,推进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

  哪里有危机感,哪里就有机遇。就河南农业大学与毕节市烟草公司探索本土化教育新模式的相关话题,蒙朝先书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校企联手打造企业人才,成为毕节烟草本土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请介绍一下“2318”人才培养工程规划的由来。

  蒙朝先:经过2009年下半年的调研、咨询,决定与河南农业大学合作。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程传兴听了毕节的发展规划及毕节烟草“2318”人才培养工程规划(即力争通过2011-2015年的努力,使企业员工具有硕士学历、本科学历、大专学历的技术人才总量不断增加,素质不断提高,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实现200人取得农业推广硕士学位、300人取得本科学历证书、1800以上人员取得专科学历证书和专科同等学历教育培训合格证书)的介绍后,从推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毕节试验区烤烟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科技扶贫的高度,召集相关人员认真研究,对双方战略合作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确定了战略合作指导思想、原则、内容、方式和期限。

  记者:请谈谈人才培养项目的组成结构。

  蒙朝先:我们与河南农业大学进行战略合作是由几个方面组成的,以战略合作为平台,以河南农大烟草学院为依托,以毕节职业技术学院为支撑,探索建立一个长效的校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在科研方面具有创新能力,在技术上有专业技能,生产上有实践能力的烟叶产业人才队伍。2010年2月8日,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人力、技术、项目、设备资源为支撑,双方在新型烟草产业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培养、毕节特色烟叶研发平台建设、烟草产业现代化推进三方面进行3-5年的战略合作,帮助毕节系统提升烟叶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帮助毕节市公司建成行业级技术中心,推进烟草产业现代化进程。

  人才培养上,由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副院长许自成、丁永乐先后担任项目负责人。许自成主持会议,根据毕节市公司的人才现状,确定了毕节烟草专业农业推广硕士、专升本科、专科三个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并亲自到毕节市公司进行培训需求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毕节市公司先后由张霓和我担任人才培养合作项目负责人,负责对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学员管理制度等进行研讨、完善。经过艰苦的筹备,双方确定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三维”人才培养模式,即大专学历培训,打造技术操作人才;大学本科学历培训,打造技术推广人才;农业推广硕士培训,打造技术研发人才。在三个维度的课程设计上,从应知应会、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理论思维、烟叶形成机理等方面由浅入深进行设计,体现不同层级技术人员岗位素能要求和职工职业发展需求。

  “三维”培训启动后,毕节市公司开通了向上的学习通道,完成初始学历培训后有志于向上一个维度冲刺的学员,可以继续深造。大专学历培训结束后,有继续进行大学本科深造意向的学员31人,有继续进行农业推广硕士深造意向的学员19人。来毕节授课的教授都非常敬业,很多知名教授亲自来给我们的学生授课,同时他们还带着项目来,以项目作为学研结合的一个载体,实习研究生跟教授们一起搞项目,根据研究的方向来写他们的论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记者:在“校-校-企”三方合作联动提升烟草从业人员素质的过程中,河南农业大学和毕节市烟草公司是如何搭建两个平台,实现优势互补的?

  蒙朝先:毕节市公司要对在岗烟叶技术人员进行大规模的培训,需要避开烟叶生产、收购大忙季节,需要有场地、师资等教学资源。为此,毕节市公司引入了企业大学的办学理念,决定成立毕节烟草职工职业培训学院,负责培训管理;河南农业大学拓宽办学思路,决定与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合作,通过“函授站”的形式,把学校办到产区。通过三方努力,2011年3月9日,河南农业大学、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毕节市烟草局(公司)在毕节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河南农业大学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函授站”、“毕节市烟草职业培训学院”挂牌仪式,首届烟草方向农业推广硕士、烟草专业专升本、烟草栽培技术专科三个层次的培训班开班仪式,并进行第一次集中授课。借助“毕节烟草职工职业培训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函授站”这两个平台,通过毕节职业技术培训学院这一实体,架起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桥梁,实现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的整合利用,解决了三个学历培训班所需的教室、师资、经费以及学员的考核管理等问题。

  记者:实现联动提升是如何具体实施的?

  蒙朝先:“河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