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正文

江西省会昌县产业惠民情暖烟区

2015年05月07日 来源:烟草在线会昌消息 作者:朱钦、谢春林
A+ A

  烟草在线会昌消息  这是一个素有以古建筑莲池阁、上秀段九厅十八井和优秀爱国主义电影片《红孩子》所在拍摄地而闻名遐迩的地方——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小密乡莲塘村。以前,由于没有产业扶持、土地较分散、田间生产基础设施落后,该村经济水平落后。

  2011年以来,在烟草部门的帮助下,莲塘村重新开始了烟叶产业的发展。通过3年的烟叶生产基础实施建设、政策的大力扶持,该村已成为全县有名千担村示范点,当地村民们靠着种植烟叶开辟了属于自己的“小康”路。

  莲塘村烟叶种植发展不是个例,而是整个会昌县烟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会昌县通过优化烟叶生产布局,着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从改变老少变穷地区烟叶生产、生活条件到帮扶结对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在烟叶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向前,书写崭新篇章。

  政策调整,优化布局,脱贫致富新希望

  2010年以来,会昌县通过优化布局试点,对支柱型经济产业较发达,烟叶种植积极性较低产区的生产面积进行缩减,整合面积指标用于发展一些老少变穷地区,通过生产政策的倾斜,新发展了一批万担乡、千担村。其中,小密乡正是该批万担乡中的一个,起初2011年,小密乡镇种植面积仅394亩,年收购烟叶1435担,到如今短短3年时间的发展,该乡镇种植达面积3400余亩,年收购烟叶1万多担,一举成为了闻名全县的万担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了显著提升。

  2012年是会昌县一个烟叶产业发展的重要之年,借着大发展的东风,全县烟叶收购量首次破十万担,也正是这一年,烟叶税收首次突破1个亿,成为县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为进一步将烟叶发展成为该县的经济支柱型产业,政府返还烟税比例由过去的70%提高到80%,通过宣传发动、嘉奖鼓励,促进更多的老少变穷地区种植发展烟叶。而今,更多地区、更多人从过去的“不愿种、不想种”观念中走了出来,转变成“争着种,想办法种”,拥有了自己的产业,逐步富裕起来。

  夯实基础,改善条件,情系烟区为人民

  农事水为要。过去大部分烟叶产区生产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大部分村民长期处于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2005年以来,烟草行业贯彻党中央“工业反哺农业”的指示精神,从田间水利、机耕道路、育苗设施、农用机械、烟叶调制设施、水源工程等方面入手改善烟区基础设施。十年期间,会昌县烟草行业共计投资近1.1亿元,建设田间渠道309千米,机耕路22千米,育苗设施451处,密集烤房1962座,购置农用机械839台,全县受益面积达51952亩,极大的改善了基层烟区生产、生活条件。

  周田镇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这个曾经以晒盐为主的贫困乡镇,在烟草行业的补贴与大力发展之下,如今跻身为全县万担乡镇的行列。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投入已极大的解决了当地农事劳作的用水问题和运输问题,如今“田成方、渠相通、沟相连、路配套、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的景象已随处可见。更值得一提的是,集中化育苗和全程化机械等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整乡推进,更成为该乡镇的一大特色,烟叶产业如今已成为该乡镇富民产业,为当地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据悉,该镇即将启动的烟草行业援建水源工程高陂水库,将为该乡镇解决1.1万人饮水问题,助力乡镇更好更快发展。

  扭转观念,合作发展,集约经营出效益

  不成规模的传统小户式经营成为制约全县烟叶大发展的问题之一。多年来,烟草行业通过对现代烟草农业烟叶生产组织方式的探索,为解决发展与基础部配套的问题,提出了专业合作社的想法。

  2008年由烟草行业倡议并参与指导组建的会昌县第一个烟叶专业合作示范社,会昌县周田镇小田长江烟叶合作社该社应运而生。刘建平这位会昌县周田镇小田长江烟叶合作社的第一任社长,对合作社的创新发展模式,感触良多,他说“合作经营,是从小生产走向大合作,大家合力提高种烟效益,才能真正走向富裕。”通过多年的经营已基本解决了当地“种植难、请工难、效益差”的问题,彻底扭转了当地烟农的生产观念,大家都向集约化经营靠拢起来,当地的生产水平、人均收入呈逐年递增发展。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