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正文

把准方向找支点 立足优势寻突破

2017年04月27日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
A+ A

  烟草在线据《贵州日报》报道  近年来,随着国家烟叶种植计划的调减,贵州烟叶种植面积呈逐年递减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保持烟叶产业总体稳定,保障广大烟农收入少减少、不减少甚至还增收,成为贵州烟草人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

  方向在哪里?依托主业、发挥优势。贵州烟草人立足规模集约、技术先进、设施配套等优势,开启了探索、实践烟农多元化增收工作的新征程。

  答案在哪里?在黔西高锦烘烤工场的烤房里——一个个白色的双孢菇茁壮生长,这是烟农合作社种植的多元化产品之一。它销路不愁,愁的是如何再扩大产量。

  成效在哪里?利用轮作烟地种植玉米,玉米养牛,牛粪和玉米秸秆发酵制作有机肥……在湄潭干溪合作社,小循环经济增收模式,一年可节约30万元成本,实现每头牛2500元的净利润……

  围绕产业需求要效益,围绕设施利用要产出,围绕烟田轮作要增值,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总经理)高体仁说,“通过不断探索实践,贵州烟草走出了一条‘立足烟草、依托主业、因地制宜’的烟农增收之路,这是贵州烟草参与脱贫攻坚的使命担当。”

  做强主业,向绿色要效益

  在毕节市烟草公司林泉科技园有机烟叶育苗大棚里,嫩绿的小烟苗正在生长。

  小小的烟苗背后,是强大的技术支撑。

  毕节市烟草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陈雪有些兴奋,她说:“通过施肥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我们实现了烟叶品质提升,烟农从中获益。”目前,基地已建成200亩的有机烟叶农场。

  太空蔬菜技术、特色药用蔬菜也是该中心的主要技术板块。目前中心已经与航天神州科技集团公司开展合作,引进了特大南瓜、红钻番茄等74个太空品种。这些品种一旦获得种植成功,将大大提高单位亩产种植效益。

  科技可以提高产出,亦可降低成本,走出一条绿色循环康庄大道。

  随处可见的地膜,遍地堆放的酒糟,一无是处的烟秆……在贵州烟草烟农增收的路上,变成了绿色环保的资源,变成了烟叶栽种的生产资料。

  ——遵义市播州区花茂废旧地膜加工厂,烟农收集废旧地膜,烟草公司给予补贴,废弃地膜经过再加工注塑成型,以优惠的价格直接供应烟农合作社用于烟叶生产。

  ——毕节市金沙县加孟烟农专业合作社利用闲置复烤厂建设有机肥加工场,累计生产酒糟有机肥5.98万吨,实现销售6000万元,毛利600多万元。

  把地膜拾起来,把酒糟用起来,把秸秆收起来,变污染源为财富路,立足烟草生产资料自身需求,贵州烟草找到了一条绿色导向、循环经济增收之路。

  目前,全省共有地膜加工厂10个,有机肥工场120个,生物质燃料加工点10个,2017年预计帮助烟农增收7500万元以上。

  利用优势,向资源要收益

  离林泉科技园不远的毕节市烟草公司高锦食用菌科技示范园里,一片忙碌的景象,有的工人在运输菇渣,有的工人在采摘双孢菇。

  双孢菇,这种在毕节没有种植传统的物美价优的食用菌,正日益成为当地烟农增收的重要渠道。

  2014年,贵州灵丰复肥有限责任公司与毕节烟草牵手。公司拥有双孢菇的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缺的是有生态、有规模、有条件的原料基地,毕节的环境优势和烟草的资源优势,让双孢菇找到了新家园。

  这是设施资源优势的合理配置——毕节市烟草公司副经理张正林领着记者参观了闲置烘烤房,“需要时就烤烟,闲置时就种菇。”对于这种不务正业似的资源利用张正林很得意。

  这是绿色小循环模式的有益尝试——秸秆制菌棒,菌渣制复合肥,复合肥供给烟叶、蔬菜……园内绿色循环模式已经成熟。

  毕节烟草利用烤房、大棚闲置期,指导合作社组织生产,龙头企业负责市场对接和产品初加工……毕节双孢菇完整产业链正在形成。

  同时,毕节烟草利用烟草的技术优势和设施优势,整合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的人才优势、灵丰公司的经验优势,三方共同成立了微生物(食用菌)科技示范园,主攻双孢菇菌种和生产工艺改善。

  灵丰公司负责人马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烤房一年有8个月是闲置期,烟农加入双孢菇合作社后,夫妻两人按照每月2500元的工资计算,每月就有5000元收益。8个月下来,就有接近4万元的收入。同时,合作社的分红收益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完全可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

  何止一个双孢菇。

  遵义乐山利用烤房种植竹荪,开阳县龙腾合作社利用烤房种香菇、养肉鸡,清镇市松蜂合作社利用育苗工场生产有机蔬菜……

  2016年贵州烟草指导全省烟农合作社利用育苗设施150多万平方米,烤房1万余座,帮助烟农增收4300万元,真正把绿色农产品变成了绿色红利。

  烟田轮作,向市场要红利

  在遵义湄潭县超乐中学,一筐筐新鲜的蔬菜进入食堂,学生们能够享用到这些绿色生态蔬菜,是因为学校与烟农合作社签订了蔬菜直供协议。

  遵义市还将“老干妈”辣椒酱的产业链延伸到了烟农的烟地里。在尚嵇镇,600余户烟农利用轮作烟地,种植了3200亩雪里红,实现产值450余万元。

  播州区、汇川区、湄潭县种植花卉、木耳、羊肚菌;余庆县、瓮安县种植麒麟西瓜;开阳县种高粱、种虫草花、酿白酒……

  农特产品的生产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种什么,卖给谁。

  贵州烟草不断探索,充分发挥烟草的社会影响和组织力量,协助烟农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对接专业市场,与单位食堂对接直供市场,与农产品经销商对接专门市场,建设网络平台对接网络市场,利用新商盟卷烟网上订货平台和零售户资源探索农产品直销市场。

  “杜鹃情”是毕节市烟草公司注册的统一商标。在林泉烟叶收购站“致富家园”展示台上,羊肚菌、土豆片、皂角籽、荞米饭等53种绿色农产品琳琅满目。

  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它们可由邮政电商、电商云、微信等平台走入千家万户,毕节市烟草公司烟叶生产收购科科长董安玮说,通过各种渠道,去年销售额达到600万元,“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和电商渠道的拓展,预计未来两年,销售可能突破两个亿。”通过订单牵引,各烟区各显神通,基本烟田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2016年,50余家合作社综合利用基本烟田6.3万亩,种植农特产品30余种,烟农增收7500余万元。

  2017年,贵州烟草计划利用轮作烟田16万亩,实现增收1.8亿元以上。

  展望未来,贵州烟草将着力引导烟农合作社培育1个亿元以上产业,实现生产有机肥15万吨;培育2个5000万元以上产业;培育5个1000万元以上产业;打造5个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特色产品,稳步实现烟农增收目标。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