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正文

凤凰村飞来“金凤凰”,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2020年08月12日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作者:邓楚瑜、马丽菊文/图
A+ A

  一大早,喂罢家里养着的5头猪仔后,段忠明骑上三轮摩托车,带着狗粮来到村边的山上——在自家承包的山林下,5条土狗看护着主人在这儿养殖的30余巢蜜蜂。

  这天是村里的赶集日,趁着这个机会,段毕荣买了一些糕点,等孩子们放学回来吃。

  刚烫的油泼辣椒,切好的酥肉、卤鸡,桌椅板凳摆放整齐,毕金花的小吃店里,人头攒动。

  …………

  7月31日,星期五,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西三镇凤凰村委会凤凰村在热闹的赶集声中,迎来普通的一天。

  凤凰村位于西三镇西部,距弥勒市20余公里,是彝族支系阿细人的聚居地。曾经的凤凰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土地耕作条件有限,缺乏发展规模性产业基础,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365人。

  此前,段忠明日子过得清苦,一家6口人挤在不足10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全家人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

  “上有80多岁的母亲,下有两个孩子,妻子又体弱多病,那几年,确实够呛。”揣着让日子慢慢好起来的愿景,段忠明心有余而力不足。

  同村的段毕荣、毕金花,日子同样过得紧巴。

  转变发生在5年前。自2015年开始,当地烟草部门挂钩帮扶凤凰村委会8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加大政策落实和资金投入力度,在产业扶贫、基础建设、责任落实方面精准发力。

  在凤凰村,种植烤烟是段忠明和乡亲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为了让乡亲们脱贫的底气更足,当地烟草部门加强烟草产业帮扶力度,在烤烟种植面积上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倾斜,让他们有更多种烟收益。2018年,段忠民的烤烟种植面积从3.5亩增加到6.2亩,当年增收1万余元。缺水,是制约凤凰村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当地烟草部门修建的水池

△当地烟草部门修建的提灌站

  2019年,当地烟草部门投入资金256.68万元,修建了1条总长14.62公里的输水管网,并配套建设了19个总容积3500立方米的水池、1座提灌站,以“长藤结瓜”的方式,越过重重大山,将山泉水引入凤凰村,有效解决了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内的336户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难的问题,惠及耕地5140亩。

  聚焦产业发展,推动措施落地,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当地烟草部门投入专项资金25万元,为乡亲们修建了围塘,安装了路灯,修建了硬化入户道路;先后捐赠30万元、21万元,支持挂钩帮扶的建档立卡户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和苹果、花椒种植产业,聘请技术员入村培训,打造“烤烟+”多点增收模式;捐赠10.35万元,用于人居环境改善。

  外部给力,自身努力,日子越过越好。

  两年前,毕金花在村里赶集的中心区域租了一间铺面开小吃店卖米线和快餐,每周村里赶集两次,每个集有200多元收入,遇到逢年过节时,能有近1000元毛收入。

  去年,段毕荣种植了9亩烤烟,毛收入4万余元,今年扩大至13.2亩,预计能增收1万多元。再过几年,种下的苹果树、花椒树又能带来近2万元的收入。

△段忠明查看养在新建小楼上的蜜蜂

  2017至2019年,段忠明花了15万元在老屋的宅基地上,先后建起了两幢总面积近40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一楼的4个门面对外出租,每年租金14000元。除此之外,段忠明还在家里及承包的山林里养了30余巢蜜蜂,并扩大了猪、牛的养殖规模,现在全家一年的收入超过6万元。

  围坐在段忠明家的院子中,西面是老屋,北面是新建的小楼。一新一旧的变迁,是对这个时代的生动注解。

△段忠明和妻子

  招呼着段忠明和妻子合影,面对着照相机镜头,老段乐呵呵地用阿细话说:“纳乌华共产党我细尖唛尼贤果扎莫华!”(“感谢共产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