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正文

筑牢烟站规范管理基础的思路探索

——以江西吉安市局为例的烟站规范管理措施分析
2020年10月28日 来源: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肖荣贵
A+ A

  烟站是烟叶管理的基础,是烟叶原料供应的基本单元,在保障原料供应链稳定中发挥着“定盘星”的作用。江西省吉安市局(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烟叶工作方针,坚持把加强基层烟站建设作为巩固烟叶基础地位的有力举措,着力完善烟站设施条件、强化烟叶基层队伍、提升烟站管理水平,基层烟站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烟叶工作水平持续提升。

  一、基本概况

  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中心烟站5个,收购点12个,可满足烟叶收购能力达20万担。全市系统基层烟站共有烟站工作人员101人,现有烟草行业技术能手3人、农艺师及以上职称12人,三级及以上职业技能47人,烟站工作人员中级工以上持证率100%、三级及以上职业技能达70%以上。

  2020年,各基层烟站严格按照烟叶收购工作要求,严格执行烟叶收购各项政策,全面推行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模式,坚持烟叶质量“高纯低限”原则,狠抓烟叶等级质量,在烟叶战线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共收购烟叶9.45万担,同比2019年增加3.05万担;其中,上等烟叶比例70.84%,同比增长4.93%;收购均价13.98元/斤;实现烟叶税2907万元,同比2019年增加1045万元;亩产值3651元,同比2019年增加467元;户均种烟收入6.48万元(不含补贴),同比增加0.98万元。全面实现了烟叶产值效益的新高和烟叶等级质量的持续改善,为全市烟叶产业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工作思路

  (一)充分整合资源,着力推进烟站建设上水平。

  近年来,市局着眼长远、超前谋划,始终高度重视标准化烟站建设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举措,稳步推进高水平、高标准的基层设施建设,基层烟站工作、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1.优化布局,整合资源。2017年以来,本市结合烟叶生产布局调整实际,打破原有烟站管辖区域的行政区划,对规模偏小、设施落后、布局分散的烟叶收购站(点)进行全面整合。全市烟叶收购站(点)由2017年的8个收购站、24个收购点整合为2019年的5个站、11个点,站、点分别优化3个、13个。各产烟县的烟叶站(点)均已按照相关要求整合到位,站点人员到位率、设施配套率和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升。针对全省烟站专项巡察提出的部分站点产权办理未完成的问题,地方党委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积极协调自然资源局、建设局等单位加快推进相关站点产权的办理,目前已基本完成相关办理程序。

  2.统一标准,提升形象。按照“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标识统一、环境良好”的基本要求,市局(公司)制定了《吉安市烟草专卖局网点、烟站建设标准(试行)》文件,根据站、点不同的规模和功能定位,实行分类统一标准,统一VI形象的烟站建设。建设过程中,坚持经济适用、节约从简,严控建设投资额度,确保烟站基础设施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当地社会环境相匹配。

  3.设施配套,完善功能。在统一标准和形象的基础上,为给烟站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员工安心基层、扎根基层。每个烟站均配套建设了办公室、培训室、会议室、党建室以及员工宿舍、厨房餐厅、文体活动室等场所,配备了冰箱、空调、彩电、热水器等家电设施。收购区按照标准化配置的要求,设置了候烟区、初检区、分级区、评级过磅区、把烟堆放区、成包区和烟农休息室。近几年,市局(公司)不断改善基层烟站硬件设施,为各基层烟站统一购买办公桌椅、沙发、空调、电视机等,还为烟技员宿舍添置了衣柜、热水器、饮水机等,投入资金近100万元。今年,所有收购站点配备了收购工作台,扫打码机,标准辅助光源,标准烟筐等物资,为全面实施散烟收购奠定了基础。同时,各县局还立足烟草整体工作需要,积极探索基层组织结构转型,开展烟叶工作站、网格“二站合一”建设,赋予烟站更多职能,努力建设农村烟草服务的“总据点”,打造烟站“升级版”。

  (二)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推进基层队伍优结构。

  近年来,本局坚持始终把调动烟叶基层一线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打好“选、育、管”组合拳,着力构建一支能奉献、能吃苦、能担当、能战斗的烟叶基层队伍,集聚适应基层发展和产业需要的强大能量。

  1.在“选”字上出实招。根据近两年的烟叶种植规模与布局调整的情况,市局(公司)对全市基层烟站人员进行了重新选拔与优化调整。一是通过岗位考核、技能考评、综合评价等方面在全市165人的基层烟叶人员队伍中择优选出92人继续从事烟技员岗位;二是制定《2019年烟叶从业人员竞争性调动实施方案》,按照“因事定岗、一岗多责、以岗定员、精简高效”的原则,通过采取公开、公平、竞争的形式,结合综合评价与公开考试的结果,择优定岗,未取得岗位的人员以转岗等形式分流出烟叶战线,全市共分流烟叶人员73人,烟叶基层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优化。

  2.在“育”字上求实效。市局立足不同岗位、不同层级,以解决基层员工能力问题为核心,以培养人岗相适基层员工为重点,深入推进岗位培训体系建设。一是市局党组大胆启用烟叶队伍中表现优秀的人员,提拔了一名烟站站长担任县局分管副经理;二是市局(公司)牵头组织建设了一支9人的烟叶内训师队伍,在烟叶生产的各个环节到基层烟站开展培训,提高烟叶人员的技能水平。三是切实加强职业技能鉴定,鼓励员工提高职业技能等级,向基层技术人员提供了根据持证等级进行选拔聘用的机会。全市共46人进行了烟叶职业技能聘用,对未聘用到的持证员工也给予了不同等级的持证补贴。全市基层烟站工作人员在业务学习与技能提升的积极性上,明显得到提升,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3.在“管”字上抓规范。根据“结构扁平化、运行网络化、业务流程化”的管理原则,实行县公司—烟叶中心站—烟技员三级管理体系,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同时,全面规范烟站定岗定编,各烟站设置了站长、副站长管理岗,合理配置生产操作岗,并在收购期间设立总监、总检、主检等业务岗,部分烟站聘任了农艺主管、烘烤主管等技术岗,烟站队伍结构不断完善。人员管理上,市局充分结合“三竞三评”、三级考核与负面清单管理等,进一步加强考核管理,奖优罚劣,烟站管理工作更加扎实。

  (三)严格规范管理,着力推进基层运行有成效。

  始终把严格规范管理作为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以推进基层管理规范化为主线,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全面加强基层烟站党的建设和风险防控,着力构建符合高质量发展烟站管理体系。

  1.强化党建引领。今年,市局统一将烟站党员组织关系全部转入本单位进行管理,共转入党员31人,并成立了7个烟站党组小组,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与烟站业务工作齐谋划、共部署、同考核,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积极落实“三联三问”工作法,以基层党组织“五化”建设为抓手,大力开展烟站党小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以烟站党的建设促进工作落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切实发挥基层烟站党组织的功效。

  2.理顺运行机制。全面推行“烟站管理、片区组织”的生产运行模式和“站(点)组织、磅组实施”的收购运行模式,在团队组建和绩效考核等方面,对中心烟站和收购磅组充分赋权,着力提高收购点和磅组的自我管理、自我决策能力,形成了高效运行的烟站业务组织架构。积极发挥基层烟站在计划落实、合同签订、供应物资、组织生产、指导培训、技术服务、烟叶收购、基础建设等各方面的职能,积极推动基层烟站由单纯服务烟叶生产,向促农增收、多元发展的综合服务转变。

  3.抓实规范管理。一是通过对标管理,完善了基层烟站在日常考勤、绩效考核、资产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16项工作制度。二是规范烟站物资供应、救灾补助等关键性工作的管理。在物资供应方面,严格执行统一价格,严格按合同套餐供应地膜、肥料、农药,并做到资金及时回笼。在救灾补助方面,严格按照《烟叶自然灾害捐赠救助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程序,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如实登记灾情,确保资料真实准确,坚决杜绝冒领灾害救助款等侵害烟农利益的现象发生。三是规范工作流程管理。结合质量管理体系转版工作,重新梳理了烟叶生产、收购各环节共28项工作流程。对烟站处理权限之外的工作事项,明确严格执行逐级请示报告制度,确保各项工作开展有据可依。

  4.注重风险防控。聚焦烟站工作职能和岗位职权,全面开展烟站廉洁风险防控。一是强化警示教育。纪检监察部门在合同签订、烟叶收购等时间节点开展廉政教育、法律法规培训等,增强烟站日常工作的廉政意识。全市各烟站认真落实“阳光收购”工作,严格规范收购行为,推行收购公示制和收购岗位责任制。二是畅通监督渠道。设立举报箱,公布市、县局各级举报电话;收购期间乡镇派驻廉政监督员对各项工作进行廉政监督,全面推行烟叶收购远程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实时在线不间断监控流程执行、现场管理和收购秩序;市局统一印发《致全市烟农的一封信》,公布24小时举报受理电话,按照“有报必查、查实必究”的原则严查严处收购违纪违规行为。

  (四)强化服务理念,着力推进服务水平再提升。

  基层烟站围绕“着眼基层、突出服务”的工作方针,认真践行市局(公司)“唯烟农与客户不可辜负”服务价值观,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烟农满意度。

  1.“党建+”助力服务提升。各产烟县局、基层烟站按照《全市系统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方案》的要求,在“113”挂点的基础上,共组织78位党员开展了挂点联系烟农工作,共挂点烟农156户。向烟农发放联系卡,并按期开展走访,热情接听联系烟农的电话,耐心细致地为烟农答疑解惑,切实将“唯烟农与客户不可辜负”服务价值观贯落地,得到广大烟农的一致好评。

  2.构建“五心服务”体系。一是打造安心服务。在生产关键节点对烟农开展技术培训,深入田间地头“零距离”指导烟农。二是打造省心服务。引导扶持合作社,从机耕、育苗、烘烤、分级、运输等环节开展全过程专业服务。三是打造放心服务。联合政府、保险公司、气象部门,为烟农提供保险、灾害预警及人工消雹作业,为烟农保驾护航。四是打造贴心服务。完善烟农休息室、候烟区等设施,做到空调、茶水、电视、座椅、药品五到位,让烟农体验归家服务。五是打造称心服务。开展公平公正阳光收购,如实公正做好生产补贴的登记发放。近年来均未收到关于烟叶收购的投诉,烟农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3.注重机关服务基层。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一线员工的利益作为提升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把“全心全意服务员工、全心全意依靠员工”融入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各个细节中。在全市的基层烟站中开展生活设施改善项目,为基层烟站的员工安装空调、电视等生活设施,改善烟站的生活条件,积极打造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让员工身心愉悦的开展工作。2020年通过薪酬改革,进一步提升烟站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烟技员与同身份的营销员、专卖管理员的工资待遇和下乡补贴保持一致,实现了同工同酬。同时按照倾斜农村、倾斜一线的原则,基层烟站员工的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县局机关员工,激发了基层烟站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增强了其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当前,烟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纵深推进,以更大的力度狠抓基层、以更实的举措服务基层是筑牢烟叶发展基础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规范管理体制创新,提升烟站基础管理水平,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