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频道 > 纪实 > 正文

周朝武:不在岗位做盆景 扎根基层做雪松

记云南楚雄姚安县局大河口烟站站长周朝武
2013年06月18日 来源:烟草在线姚安消息 作者:张静梅
A+ A

  烟草在线姚安消息  2011年,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群众做实事不计报酬的杨善洲老人感动了全国上下十几亿人,在姚安县的大山里,也有这样一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老党员35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在姚安山区烟田里的老站长周朝武。

  老站长周朝武今年52岁,是云南省烟草公司楚雄州公司姚安县分公司在岗职工中年纪最大、工龄最长的员工,当过七年兵,先后参加过两次对越反击战,拿着二等伤残军人证的他在姚安县大河口烟叶站深深扎根。大河口乡烤烟种植面积9000多亩,种烟农户1300多户,老站长所在的大河口烟叶站在2012年承担了110万公斤的收购量,这么多年来,其他职工来了又换,换了又走,大多都因为生活枯燥地处偏远而相继离开了。近几年来就剩下了老站长一个人坚守在这个地方。当问到老站长为什么这么在得住的时候,老站长非常自豪的说:“姚安县所有的烟叶站我都在过了,烟田也跑得差不多了,现在的大河口,我有感情,对这里的田有感情,对这里的烟有感情,对这里的人有感情。”

  为什么老站长有这么深的感情,了解后笔者发现,一切源于这里的老百姓对他的依赖和信任。有一位村民对我们说:“我们栽烟就冲着周老哥,有他在,我们不怕栽不好,不怕管不好,更不怕卖不好。”

  今年,是姚安县饱受旱灾考验的第四年,烈日烘烤的不只是大地,更灼烧着每一位烟农的心。一连四个月,老站长周朝武没有休过一天假,移栽前帮着烟农争取水窖、机井建设项目,想方设法蓄水,等烟农把这颗烟顺利地栽下,又到了中耕管理的关键时节,老站长每天要到田里,指导年轻烟农如何管理,帮助家里无轻壮劳力的烟农揭膜培土,不会使用电脑,他就自己画表格,每个种植主体栽了几亩烟,签了多少合同量等烟农信息,每一项都详细地登记着,台账在老站长手里,而更多的烟农信息,更挂在了老站长心上。

  大河口乡有一户烟农叫张晋,家中两兄弟都身带残疾,40多岁的张晋患有侏儒症,生产生活都很不方便,周站长来到大河口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帮他搞生产不用提,逢年过节还给张晋送去几百块钱,提点酒、拿点肉,一帮就是7年。心系烟农如兄弟,老站长急烟农所急,做烟农所需,这样建立起来的感情,岂是烈日所能焦灼的,老站长就是流淌在烟农心中的一股泉。

  让当地老百姓最为钦佩的是老站长大公无私、真抓实干、刚正不阿的工作作风。每年收购期间,应该是烟叶站人最多,秩序最难维持的时候,但周老站长所管理的大河口烟叶站是全县秩序最好的,烟农们的烟拉到烟叶站,从来不用担心自己的好烟卖不到合理的价钱,什么包心烟、大把头,也从来逃不出老站长的法眼。110万公斤的收购量,一个人完成,靠的就是铁的标准、刚的纪律,还有老站长的一身正气和与烟农的深厚感情。老站长就是站在烟农面前的一颗松。

  从移栽到收购,年复一年。老站长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姚安人,回家的次数却像一个隔了几百公里的外地人一样屈指可数,一双女儿毕业忙着找工作,他顾不上过问,83岁的老母亲他也只能逢年过节才到膝前探望。当了一名合格的站长,却成了一个不及格的儿子和父亲。这就是老站长心中最有愧的遗憾。

  也许正是那7年钢枪在肩的磨砺,让老站长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两袖清风,凌然正气;也许正是老百姓一腔信任满心嘱托,让老站长像一棵雪松一样扎根山区,无私奉献,一生无悔。虽然老站长周朝武没有植树造林披绿姚安的“大亮山”,但他却年复一年与烟农一起,点绿了大河口乡镇的9200亩烟田,他的事迹不到一百人知晓,但作为身边的榜样,他却深深影响和鼓励着姚安分公司每一位烟草人,要勇于担当,要无私奉献,要清正廉洁,展示出属于姚安烟草人自己的朴素本色,老站长就是姚安烟草人眼前的一面旗帜。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