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频道 > 终端 > 正文

盘点2015,零售业十大关键词

2016年01月04日 来源:烟草在线 作者:缪开华
A+ A

    烟草在线专稿  2015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一年,股市下行,楼市低迷,零售业萧条;高端商品消费滑坡,大众化消费品却一路高歌。面对即将过去的2015年,零售业有哪些关键点、热点的事件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呢?笔者进行了盘点和汇总,旨在于抛砖引玉。

    网上购物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6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我国网民总数已达6.68亿人,网民数已经占人口总数的50%。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没有网上购物的经历,那可真是OUT了。

    网上购物是2015年当之无愧的热词。尤其是今年的“双十一”,可真称得上是全世界的狂欢节。“双十一”当天,仅天猫的营业额就突破912亿。

    网上购物风潮来势汹涌,对传统实体店带来的冲击也再所难免。也催生了“实体店+”的销售模式,大商股份、王府井百货、银泰商业、天虹商场、重庆百货、友阿股份等不同区域的百货巨头都已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如今天的网上购物风潮,已经从城市漫延到乡镇,从乡镇延伸到农村。一直以来,农村是被电商容易忽视的市场,但从今年“双十一”的销售来看,线上交易在农村还是有很广阔的市场和前景的。

    面对020(线上线下)模式,保守是死路一条,只有以变应变,顺应形势,才能开创属于自己的蓝海。

    关店风潮

    本土百货在水深火热中挣扎,外资百货亦是步履维艰。撤资、关店、并购成了本土及外资零售连锁机构代名词。2015年可谓是中国零售行业最为动荡的一年,特别是一些高端奢侈品在华告别“黄金十年”,消费告别炫耀式时代,品牌回归顶级小众定制。

    如果说电子商务的日子是的蒸蒸日上的春风得意,那么相对应的线下零售的日子就是凄凄凉凉的惨淡无光。联商网《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关店统计》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含百货、超市)在国内共计关闭121家。关店企业中,外资(含中外合资)零售企业关闭门店16家,关店现象最严重的是江苏、广东、安徽、浙江各省的二三线城市。

    其具体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消费增幅趋缓,内需不足;二是电商冲击,实体店没有及时进行战略调整;三是房租高企,成本增长,利润下滑,难以为继;四是零售渠道单一,无多元化、特色化、多样化,亮点不足,难以吸引回头客。

    线上线下

    在今年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了“互联网+”这一新兴词汇,互联网正和人们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其催生的商机也不可小觑。

    “互联网+”已经成为各大商家回避不了的问题,谁先人一步,谁就能够占取先机。随着对O2O的研究及应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意识到,布局O2O没有纯粹的线下,也没有纯粹的线上。所有线上线下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消费者更简单、更高效的购物体验。

    在今年的8月份,零售业发生了两大事件,一件是京东以43亿元入股永辉超市,一件是阿里以283亿入股苏宁云商,两位知名的电商寡头,联媒两位零售巨头,其意义非同一般。在线上,天猫和京东牢牢占据B2C电子商务市场超过80%的市场份额;在线下,传统零售业停滞不前,他们纷纷把目光转向线上交易,来寻求新的增长点。永辉、大润发、沃尔玛等商超及银泰、万达、苏宁等百货都在积极布局自己的线上商城或O20业务。

    食品安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也渐成消费热点,于“绿色”蔚然成风的同时,在消费者身边,食品安全事件也频频发生,这样“门”那样“门”事件不仅在考验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同时也在考量经营者的良心。

    纵观2015年的食品安全事件,有的涉及国际连锁巨头,有的涉及个体小作坊,小者花钱吃坏身体,大者造成人身伤亡事故。食品种类的日益增多,丰富了人们的消费体验,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惊人,据相关部门统计,仅2015年上半年因各类食品安全事件,经济损失至少300亿元,死伤人数近万人,如此高的数字令人震惊。食品安全,人人有责,各生产商、零售商能从经济损失和健康伤亡中受到警醒,才是主要的。

    食品安全,仅靠生产者自律效果很难体现,必须依靠相应的机制,重处重罚,还要全社会发动起来,对不合格、不安全的食品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才能见到成效。

    渠道下沉

    这一年,多元化经营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迫使商家不得不转型应对。特别是一些中小零售业态及社区店,其服务方式和范围是越来越广,保姆式、一站式服务越来越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对于一些传统的连琐零售业态来讲,多数企业的大店战略已经由单一业态转向更多元化的购物中心或社区购物中心。

    纵观目前业绩逆市良好的区域零售商,无论是乐城超市、香江百货还是金好来,无不是以社区立足,从商品和服务上去做足文章。比如香江百货在湖南衡阳这样一个三线城市,13家超市门店年销售17亿元,占了当地市场份额的70%,4家10000平方米以上的卖场,年销售都在2.5至3亿元,客单价平均在80元左右,最高的店客单价达92元。显示出了强大生命力,证明了社区商业有着无穷尽的空间。另外,从阿里、腾讯、京东的落地措施和顺丰的嘿客等尝试来看,社区商业由于更接地气,也是O2O闭环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从这个角度上说,社区产业是零售商未来的竞争利器之一。 这些小业态正是以前被大卖场一体收编进门店,集合成一站式购物的关键。但随着大卖场购物环境的日渐嘈杂,服务水平的“始终如一”,个性化的严重缺位,一站式购物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已经大大减弱,专业的小业态再一次备受青睐。

    公务消费

    公务消费一直是许多零售业态的销售主要来源,随着“八项规定”的深入,公务消费也逐渐呈现萎缩的势态。特别是以一些以消费卡、商务券为主要消费来源的大型商超,更是雪上加霜,2014年,公务消费这一块或许还能有所业绩,但到2015年,可以说是公务消费的严寒时期,许多商务活动取消,一些以消费卡、商务券为代表的零售商家,今年这一块业绩可以说是忽略不计。由于限制“三公消费”、刹住公款送礼风、严禁收受有价礼券等,来自单位的团购订单大幅减少。

    公务消费市场的日渐萎缩,也给餐饮业、零售业,甚至是高端产品带来阵阵寒意,特别是以商务接待为代表的高端烟、酒及餐饮业,不是寒意而是严寒。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表示,受限制“三公消费”等政策影响,白酒行业自2013年进入深度调整期,亏损面扩大,行业整体效益不断下滑。

    自有品牌

    国内百货企业善于借鉴国外的成熟商业经验发展自己。在美国、欧洲国家的百货店以自营为主,并通过自有品牌提升经营利润、形成差异化。对传统经营模式的改变是百货业重塑竞争力的关键。目前,众多百货企业积极探索商品自营,但回归之路需要循序渐进,联营仍将是百货的主流经营模式。

    如今,国内零售业处于微利时代,再加之电商大军的来势汹汹,在零售业转型期,探索自营、发力自有品牌,探究自有品牌如何成为零售业新的增长点,成为每个零售商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问题。

    除了华润万家,沃尔玛、大润发、永旺、家乐福也均拥有自有品牌,经过数年的发展,自有品牌已成为众多大型连锁超市的特色优势之一。不过,由于市场环境、零供关系差异,国外百货自营商品与自有品牌占比在90%以上,但国内百货企业自有品牌的理想份额为20%-40%,相对于国内自有品牌来讲,这条路还是任重而道远。

    成本增加

    前一段时间,德勤中国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发布了年度报告《中国零售力量201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零售企业房租成本进一步出现增长,目前已增至31.1%,就增幅来看,房租上升了近0.7个百分点,反映出当前房租已成为零售行业首要成本,其次为人工和水电,其中人工增幅最大达10.1%。而一些零售企业的财报也显示,房租人工正大幅吞噬零售企业利润。知名零售企业永旺集团于上月发布的财报显示,上半年员工成本上升6.7%,租金成本上升2.9%,分别占收益的12.2%和11.6%。

    成本和销售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给零售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当前实体零售企业面临严峻的经营环境压力,经济增长放缓、消费升级、新型业态以及网络和移动购物的崛起都对实体零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由于房租和人工等主要经营成本的不断攀升,更是进一步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成本增加,利润下滑,零售业关店、裁员事件亦频频发生。

    零售物流

    建设物流中心并不是新现象,它已然成为一个趋势,起步较早的连锁零售企业有物美、大润发、沃尔玛等。对于广大零售卖场来讲,全国拓展、生鲜运输、统采统配,这些都加大了对物流的要求,而满足物流需求最基本的最直接的方式,就物流网络。2015年各家零售企业的新闻里,物流不约而同成为热频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