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广角 > 烟标烟画 > 正文

老汉集烟标20年 5000烟盒见证60载烟草兴衰【图】

2012年10月24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三明日报》编辑整理 作者:马文姗 焦伊哲
A+ A

  香烟盒在很多人眼中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吸完烟随手就扔掉。但是,罗光生却与众不同,他虽然不吸烟,却酷爱收藏烟盒。多年来,他收藏的各种烟盒达5000多个。这些烟盒凝结了一段历史,可以说见证了中国解放后半个世纪的香烟发展历程。

  钟爱烟盒20年

  烟盒俗称烟标,与邮票、火花并称为世界三大民间收藏品。

  老罗收藏烟标的爱好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老罗在乡镇当烟草站站长,从此就和烟盒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1988年我就开始收集烟盒,差不多头尾有25年了。不是有很多人集邮、集石,我认为这个烟盒每个品种看起来都不一样,也很漂亮,所以我那时候就开始收集。”老罗说。

  当时,罗光生买了9个镜框,将一个个烟盒装起来,挂在墙上,各式各样的烟盒拼起来跟一幅画一样。每到夜晚,老罗总要在灯光下对着“画”看上一阵子。在开始收集烟盒时,每个月老罗都要花去半个月的工资去购买烟盒,当时生活也不宽裕,很自然地受到了妻子的反对。“我那时刚刚进烟草当站长的时候,一个月才64块。一个月有的时候要花三四十块买烟,有的时候二三十块。”

  “你收集这个有什么用,又占位置,又花钱。”不仅妻子反对,周围朋友也不能理解。

  即使这样,24年过去了,罗老这一收藏爱好始终坚持着。

  现在,周围的人开始慢慢理解老罗,支持老罗,常常一些老朋友会打电话来:“老罗啊,我这里有几个烟盒,有空我给你送过去哈。”
 
  时刻想着收藏

  有了这一爱好以后,烟盒已然成为罗光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平时生活中看到别人抽烟,他都会一直盯着对方的烟盒瞧,生怕错过自己没有的烟盒。

  他每次去外地出差、游玩,不是观看什么风景名胜,而是穿行于大街小巷,去烟酒店买各类没见过的烟。最疯狂的一次是为了买个烟盒专门跑到北京去。“这个是庆祝毛泽东主席诞辰一百周年,那时候是1994年,那后面可能没有卖咯,就像去北京玩一趟一样的,买这个。”老罗指着一个红色的烟盒告诉记者。

  2004年,在建设局值班室工作的时候,老罗也不忘收集烟盒。他总是放一堆空的烟盒在办公室,每当有人来访、来办事,他都会和别人换,就是靠这样的日积月累,老罗的烟盒越来越多。老罗也收藏不少国外的烟盒,每当有亲戚朋友出国回来,他总会托人捎上一些国外的烟。在意大利的儿子,每趟回来也不会忘了老罗的嘱咐。

  视烟盒如珍宝

  在老罗家中,记者看到精美的香烟盒分门别类地装在18个大相册里,并按软壳硬壳、国内国外标注了序号。每个相册有近400个烟盒,而这些烟盒还只是老罗收藏总数的一半。

  翻开老罗收集的这些烟盒,上面的图案五彩缤纷,烟标更是五花八门。既有我们所熟悉的“七匹狼”“中华”“大前门”“乘风”,也有市面上比较少见的“金台湾”“烟妹”“1997”等。除了中国产的,还有美国、德国、印度、古巴等多个国家产的上百种烟盒。

  “收集了有四五千个,今年刚刚开始整理出来的,像软壳的烟盒,整理出来的大概有两千多个。”罗光生说。老罗不像别的烟盒收藏爱好者,将烟盒拆开压瘪制作成纸片,他是将空的烟盒填充,看起来像一盒完好的烟。早期买来的烟,上面还写着买的日期和价格。“我收集的烟,最便宜的才9分钱,最贵的也有上百元的。”

  今年8月,老罗把收集的几千个烟盒从乡下老宅子搬到了明溪,要将烟盒分门别类,填充好,每天晚上老罗都一个人在房间整理这些烟盒,常常都捣鼓到晚上12点。

  老罗告诉记者,他最大的梦想是办一次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烟盒的内涵与魅力。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