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 正文

起名字——让父母费心的一件事

2014年09月15日 来源:烟草在线 作者:王海军
A+ A

  妻边吃着晚餐,边看着重播的《星光大道》,对我说:你看那个女孩的名字叫“王子”,这也不像女孩的名字呀。我回应道:可能她的父母喜欢男孩吧,所以给她起了个男孩名。像这种给女孩起男孩名,或给男孩起女孩名的例子很多,大都源于父母重男轻女或重女轻男所致。

  其实,给孩子起名绝对是一件费心的事。记得我女儿在即将出生的那段时间,为了给孩子起个好一些的名字,我用了足足一个月时间,整天捧着那本《姓名学》,研究天格、地格、人格,研究五行,并用排列组合方式反复对照,结果终于让我找到规律,就是姓王的,名字必须要三个字才好,而且第二个字要九画,第三个字要两画,这样才能满足天格、地格、人格的要求,然后再根据五行所缺选择带什么偏旁的字。但是,男孩还好说,女孩名字要是第三个字是两画就实在难选了。于是,我只好求其次,又用半月时间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汐航”,寓意一:取“海上升明月”的意境;寓意二:涨潮航行不易触礁,意为“一路平安”之愿。当时对照《姓名学》还不错,可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再次对照,便与当时对照的结果有很大不同,但已给孩子上了户口,只能认作天意而为。

  我之所以这么费心给孩子起名字,就是希望名字能给孩子带来好运。据说在那段时间,大大小小的酿名斋如雨后春笋般涌了出来,给孩子起个名动辄五百、一千,这已是当时一个人的月平均收入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我也很好奇酿名斋能给起个什么好名字,后来了解到,不过只是根据《姓名学》上的东西给出几个组合而已。对此,母亲很不以为然,她老人家认为,名字能叫得顺耳就好。可母亲的看法,我也不认同。

  我很喜欢中国古人的名字,有名、有字、有号,大都取自古书,且都反映一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听起来很有文化内涵。如:曹操字孟德,是源于《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被尊为茶圣的陆羽,取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而当代人名起的就有些不敢恭维了,尤其是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期,名字似乎都成了时代符号。比如,早期的“建国”、“援朝”;之后的“国庆”、“朝阳”;再后来的“旭东”、“刚”、“伟”之类的。比比皆是,大有喊一声,满街回头的感觉。这一时期,唯有文化底蕴颇深的家庭会起些儒雅的名字,或者有家谱的名字略有些新意。改革开放后,有一段时间人们又厌倦了三个字的名字,于是开始流行两个字的名字。记得姐姐孩子出生时,我还帮着参谋名字,因我喜欢诗词,姐夫又姓王,我便提议孩子的名字叫“王勃”、“王冕”、“王之涣”……最后,姐姐、姐夫便把孩子名字定为王博,虽然与诗人“王勃”的名字字不同,但“博”也好,取其博学多才之意。

  值得欣慰的是,而今给孩子起名大有恢复古时之风,取自《诗经》、《周易》之雅也逐渐多了起来。有的父母则是根据名人的语录进行演绎,也很有意境。比如同事给孩子起名为“初愔”,就是源于林语堂“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乐”这句话。有趣的是,孩子的小名多是按照属性所起,诸如“小龙”、“小虎”、“羊羊”,却是可爱。

  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名字不过就是一个代号,有那么重要吗?我倒是觉得很重要,毕竟是伴随一生,迷信也好,不迷信也好,谁都愿意自己有一个有内涵的名字。不过,且不可太在意,毕竟一个人的成长更依赖于环境的熏陶、性格的培养、精神的塑造,而名字也只能是锦上添花而已。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