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 正文

柳林花鼓动起来

2018年06月04日 来源:烟草在线 作者:王鹏
A+ A

  烟草在线专稿  “咚咚锵,咚咚锵……”一阵阵锣鼓声不绝于耳,一群角色精心打扮,其中几人携鼓,鼓带至膝,跳起来虎虎生风,扑打转跳却鼓不离腿,且敲击有节奏,表演十分卖力,期间伞、锣、鞭飞舞,堪称一绝。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柳林花鼓”,有年暑假我有幸前往冠县,欣赏这无与伦比的技艺。

  听当地人说,柳林花鼓又名“柳林秧歌”,起源于明朝,是流传于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柳林一带。回想其百年的流传史,就不禁让人感叹它强大的生命力。其表演形式就是武术动作和民歌演唱相结合,分文、武场两种形式,武场只舞,需有一点武术功底;文场只唱,演唱则是质朴的原声生唱,曲调繁杂,以腰鼓和小锣伴奏。凭空一想,这种完全靠嗓音支持的演唱,非一朝一夕所能练成。

  刚到冠县,恰逢集市正在表演柳林花鼓,见一位老人也在旁边,于是上前询问:“大爷,这演的是哪一出呀?”老人一看便笑了:“来旅游的吧!这是《水浒传》里宋江等人为救卢俊义,乔装打扮进城呢;以前还有一段梁山好汉劫法场,大闹大名府,可惜现在没有喽。”看着大爷陷入回忆之中,我想失传的那出戏一定也同样精彩。

  于是我抬头观看,一共十四个人,表演中除了鼓,还有伞、锣、鞭做配合。看他们的演绎布局分为“内外”,此外这些人物还分为“内外角”,以伞头为领队,头鼓、二鼓、头锣、二锣为内角,两个和尚、老鞑子、憨小、京妈妈为外角。内外角色固定,动作各有技巧,来回穿走,游刃有余。他们表演十分投入,不一会脸上挂满了汗珠,让我不仅肃然起敬。

  仔细瞧来,我有了新发现,其中头锣、二锣、京妈妈五人是男扮女装,可能是这力气活一般女的也耍不来吧。整个场面好不热闹,只见伞头吴用,指挥全队,忽左忽右,时而迂回前行,时而上下飞舞;他身后,头鼓刘唐、李俊,二鼓柴进、花荣,挎长带腰鼓,左蹦又跳,虎虎生风,鼓不离腿;再往后看,是头锣孙二娘、扈三娘,二锣顾大嫂、乐大娘子,只见他们提着小锣,时而奋力敲击,声震四方,时而一跃而起,尽显泼辣;其后是鲁智深、武松,这些和尚拿棒槌,个个舞得呼呼生风,勇猛有力,好不吓人;断后的是金小姐(京妈妈)、宋江(老鞑子)、燕青(憨小),他们三人持鞭,左右围转,将手中的鞭子甩的啪啪作响,仿佛是在驱赶着邪恶势力。许久没见过这样的表演,我也禁不住连声较好!

  这精彩的表演让我回味无穷,但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表演的大多是五六十岁的老人家,没有几个年轻人。我不禁担心起来,柳林花鼓会不会和其他的古老技艺一样,也日渐式微,传承的人越来越少。

  带着这个问题我前去拜访了年近八旬的柳林花鼓文化传承人赵同环,她对此深有感触:“现在的老演员都年纪大了,高难度技巧已无法完成,他们很愿意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别人,却无人来学。现在的年轻人都忙着打工、做生意,毫无兴趣学习花鼓,觉得学这个没啥用呀!”

  除了学的人少外,花鼓传承还有另一个困难,“只要愿意学,我们就教,但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种地方特色浓厚的唱腔,除了柳林当地人,外人很难唱出这独特的韵味。所以就有学不走的‘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这一说法。也曾有外地的来学,学习了半年后,他们除了能学到一些动作外,唱腔根本掌握不了。”赵同环不禁皱起了眉头,除了一丝骄傲,更多的是忧虑。

  看着赵同环担忧的神情,我在想难道这项极具特色的非遗就要失传了吗?回想着刚才鼓、伞、锣、鞭上下翻飞的表演场景,真是让人十分的惋惜。突然,对坐的赵同环眉头舒展,露出笑容:“还好当地政府支持‘柳林花鼓’,下了一番功夫,让它走进校园,纳入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柳林花鼓又有了新的希望!”

  从赵同环家出来,我的思绪依然停留在花鼓传承之上,久久不能释怀。回去的路上,我恰好路过冠县一所小学,突然听到一阵熟悉的声音“咚咚锵,咚咚锵……”我透过校门看去,一群学生穿着花鼓服,正在操场上练习花鼓,一张张充满稚气的脸,边看边学,格外投入;对面一位花甲老人,卖力舞动,热情和活力丝毫不减当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看到这些,我突然释怀,加快了脚步。听着鼓声隆隆,仿佛看到伞、鼓在眼前来回飞舞,也看到了这一古老剧种的未来!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