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 正文

从3位60岁老人“优异答卷”想到的

2018年12月21日 来源:烟草在线 作者:郑旭
A+ A

  烟草在线专稿  近期,有幸参加全省烟草商业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第二期培训班,先后在杨善洲干部学院、松山战役遗址、国殇墓园和滇西抗战纪念馆地学习。

  按照教学课程安排,开展了缅怀杨善洲同志敬献花篮仪式,重温入党誓词;参观了善洲小道、故事林、老场部、老窝棚,到陈列馆聆听感人事迹;杨善洲老书记两位女儿作了《忆善洲思贤齐》的深情回忆,大亮山林场原场长自学洪讲述了老书记筹备建设林场的艰辛历程;何显祥、郭胜两位老师分别作了《杨善洲精神专题》、《滇西抗战》的教学。

  一路走来,聆听得多,眼见得多,头脑备受触动,内心深受感动,尤其是对李根源、张问德和杨善洲三位老人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籍以抛砖分享。

  大亮山头:与老书记剪影合一个影

  从学院步行约3.8公里的爬山路,到达位于大亮山顶的林场瞭望塔。在左边的空地上,一幅杨善洲老书记的剪影默默树立在翠绿青松旁,同学们纷纷上前留影。只见老书记上身前倾,头顶帽子,柱拐远眺,似乎面对万亩林海仍在思考沉吟。听值班的李师傅讲,顺着老书记眺望的方向,极目所在,就是边疆国门所在。只是曾经“风吹石头飞”的贫瘠山峦,今天早已变成林海绿水青山。

  老书记在25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61岁从保山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休,同年回家乡施甸县大亮山义务造林,创建林场,20年后将林场无偿交给国家经营管理。

  老书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在大亮山脚下成长的地方干部,他对家乡父老“一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的贫困境地感同身受,经过考察认为还是为后代人造林绿化荒山比较实在,对全县有利,也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有利,并利用退休后的22年将许下的诺言一一兑现,有效消灭了山石裸露的现象,成功修复了大亮山的失衡生态。在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的百年不遇特大干旱中,有效保障了周边数万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

  施甸县的乡亲们不会忘记,“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

  腾冲:期待李根源故居的一次拜访

  李根源故居位于腾冲城区,虽有路过却未能参观,是为第一个遗憾。

  李根源老先生生于1879年,素来德高望重,被尊称为“李国老”。在日寇妄图攻占保山的危急关头,他疾呼:“怒江之险,胜过沧江万倍。我李根源誓死要坚守怒江,与保山共存亡!”

  1942年6月 63岁的老先生自昆明扶病“逆行”奔赴保山前线指导滇西抗战,途中以诗言志:“西檄风波正可惊,要凭宝剑斩长鲸,老夫冒险生来惯,总向人间难处行。”

  他还发表《告滇西父老书》,鼓舞民众戮力同心,协助作战,称云南已成战区,滇西即是前线。保卫云南,须先保卫滇西。而保卫滇西,须先扼住保山。

  他强调滇西握有天时的便利,地理的形胜,兵精粮足的人和,一切作战条件都是于我有利的,号召滇西父老等1700余万民众发挥保省即是卫国的牺牲精神,强化保乡即是保省的战斗意志。

  更加可贵的是,1945年初收复滇西后,李根源以66岁高龄修建英雄冢,倡议主持建设腾冲抗日烈士陵园“国殇墓园”和腾冲龙陵的善后事宜,以供铭记烈士伟业,期待继往开来。

  来凤山:欠张问德老县长一个“鞠躬”

  来凤山矗立于腾冲城南,相传曾有凤凰气息于此而得名。课余与酒店保安师傅聊天,得知邻近城南来凤山公园,打算步行前往。

  脚底生风,沿着宽敞的公路进得山来,踏上一条石梯登山道,只见林木葱郁,鸟语花香。上得山顶,只见有环形主战壕、交通壕、射击掩体等作战遗址,路左有数百米长的开阔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灰色牌坊,上书 “凤岭坊”蓝字,前后分别有石刻狮子、大象镇守。继续前行数百米,就是文笔塔,站在塔底,放眼俯视,见证今日城乡欣欣向荣。

  得到一位早锻炼大姐的指点,从塔底南处下山,石梯整齐,气爽神清。接近山脚时,林木愈发茂盛,见到一条石板路伸向右边,路旁立一木牌,上书:张问德之墓。匆匆看过即行下山,硬是错过了缅怀老先生的难得时机,是为第二个遗憾。

  张问德老先生生于1881年。在腾冲界头、曲石建立战时县政府,作为腾西北抗日前方根据地,曾经先后八次渡怒江,八次攀越高黎贡山,被称为“抗日县长”。

  “由于道德及正义之压力,将使阁下及其同僚终有一日屈服于余及我腾冲人民之前,故余谢绝阁下所要求之择地会晤以作长谈,而将从事于人类之尊严生命更为有益之事。”1943年8月,62岁的他作《答田岛书》,义正辞严,以870字唱响正气歌。

  经过全国各大报刊登载,广为传诵,老先生的鲜明的民族是非观造,化作浩然正气深深烙在全国人民心里,让中华儿女鼓足了为国赴死的勇气,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

  展望未来:同心同德迈好新时代长征路

  保山市古称永昌,历史文化悠远深厚。腾冲更是地处祖国边陲,被称为“极边第一城”,古有南方丝绸古道,近有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穿境而过。

  三位老人都是保山人,也都非常重视教育,多有著作传世。李根源老人就有《曲石文录》《曲石诗录》《雪生年录》和《滇西兵要界务图》等著述。

  他们还都在60岁以后,或面对国家危亡时挺身而出,或在家乡父老面临困境时勇往直前,虽九死一生,仍然“初心”依旧,把自己人生投入到艰苦卓绝的为国为民努力中,用奋斗抒写了精彩的人生答卷。

  他们的壮举数不胜数,在此不能一一列出。虽然跨越了抗日战争与和平建设时期的时空隧道,但是至今仍然历久弥新,自己深感国人面对强悍外敌之精神始终刚烈不阿,在艰难困苦面前对建设美好生活之向往始终顽强不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后人自当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展望未来。新时代,新篇章,我辈自当以正确的世界观、事业观和群众观,立身、干事和做人,自觉实践好党的宗旨。

  如果要问,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那么三位老人留下的是一个特质,一片绿荫,一副尊严,一股正气,一种精神!

  如果要说,民族是一片森林,人生是一棵树苗,树老根深方能天长地久,那么三位老人就是那一棵棵舒展手臂的大树,虽高千尺仍不忘对大地的无限情意,一生为国为民的无限情怀。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