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 正文

忆乡愁 极边国门茶花塘

2019年05月09日 来源:烟草在线 作者:雷丽清、陈卫红
A+ A

  烟草在线专稿  伴着春天的脚步,我们跟随老知青返乡团走进云南省腾冲市猴桥镇烟区,寻访极边国门的下街社区茶花塘村。村民们听说老知青们回乡“探亲”,一大早就聚在村口燃放鞭炮、杀猪宰鸡喜迎贵客。

  500年苍桑、50年巨变。老知青们走过一条条干净清秀的街道,走进一家家新建的传统楼院,迎着村民们的一张张幸福笑脸,都感慨万千眼含泪花。一位年近八旬的老村干部说,茶花塘村千变万变,就是乡愁不变、传统不变。

  孕育传统村落

  茶花塘是紧邻腾冲市猴桥边境口岸的一个汉族村寨。500多年前,大批南京一带的士兵随军来到滇西驻守边关,随后,这些士兵成为最早的汉族居民,创建起许多村寨,世代繁洐至今。茶花塘就是其中一个汉族村。

  近几年来,茶花塘村经济不断发展,村民们纷纷拆旧屋盖新房,但依然保持着传统村落的原始风貌,留住村寨文明的根蔓。而今,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但那口“大龙井”仍然清沏见底,流淌着清泉,成为村里一大自然景观。

  茶花塘村依山依水而建,民居采用传统木结构建筑,冬暖夏凉,美丽宜居。村中灰瓦白墙,古树参天,枯木遒劲。登山而望,古村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秋后金黄一片的田园风光绵蜒数里,胜似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卷。

  保留传统村,建设新农村,茶花塘更加注重两者的结合,积极开展公益活动。近年来,无论是留在村里、外出经营发展的村民们,都把村寨建设放在心上,投资投劳改善茶花塘村容村貌,修通了1公里村内水泥街道、5公里通往镇上的公路,安装起100多盏路灯;建起老年活动中心,让百余位老年人有了活动场地;把传统的杨氏宗祠改造为文化广场;制定乡规民约,形成遵纪守法、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文明风尚;收集整理茶花塘村历史文化,打造国境线上的传统村落新品牌……

  开创国境新村

  我们站立在“大龙井”旁的半坡上举目望去,缅甸的山山水水尽收眼底。老知青卲贵龙感慨地说,知青50年前在村后坡头上盖起新房,推开房门就看见通往缅甸的“史迪威公路”,而今老公路又重现生机。

  抗战时期,中美两国军队并肩开辟出自印度、缅甸至中国的“史迪威公路”,茶花塘的村民们积极参与修建这条英雄路。改革开放以来,腾冲市自筹资金重修史迪威公路,建成中缅大通道和猴桥国家级口岸。茶花塘村立足面向南亚东南开放的前沿阵地,依托新公路勇跃参与边民互市,全力支持国家级口岸建设。

  近几年来,猴桥口岸规划建设占地2800亩的国家级经济合作区,需征用茶花塘村的600亩土地,村民们立马将土地划归合作区。腾冲市与缅甸开展经济合作,茶花塘村积极响应,参与缅甸发展跨国香蕉产业。随着口岸建设发展,全国各地的商家蜂拥而至,每天都有数百辆大货车满载货物来往穿梭,茶花塘的村民们抓住机遇,在猴桥镇建宾馆、开超市、兴建停车场,创办养牛场、发展养殖业。过去,村里的年轻人到外地打工,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返乡创业,古老的茶花塘村又热闹起来。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