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 散文随笔 > 正文

山塘——将会与村庄一起消失吗?

2015年02月13日 来源: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胡雪莲
A+ A

  烟草在线专稿  这些年,气候的变化说没有规律又好像有规律,要不就是罕见的干旱;要不就是罕见的洪灾。一点也不像我儿时记忆中的气候那样,四季分明,雨水调匀,即使是盛夏,阳光也没有现在恶毒。所以儿时的记忆中,家中屋背后的那口山塘,仿佛从未干涸。印象中只是山塘的水浅到人的膝盖,塘里的鱼露出了水面,人们可以站到塘底捕鱼,哪像现在,三两年就会干涸一次,且不是一般的干涸,干得塘底厚厚的淤泥开裂,大大的裂口像张着的狮嘴。

  去年春节回家,站在家乡那口山塘的堤坝上,看见塘底纵横交错蜘蛛网状的裂口,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悲凉。山塘四周的泥沙越堆越多 ,将山塘的面积越挤越小。本来只有两亩多的山塘,被挤得只剩下了一亩多点。四周的枯草被淫雨浸腐,发出刺鼻的臭味。几只鸭像有气无力的老人拖着沉重的身体在干涸的塘底左摇右摆,毫无生气。一只黑褐色的鸟,孤独地猥琐地站在塘底的中间,无精打采地寻觅着什么。

  出生在大山的孩子,不曾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不曾见过悠悠长长的河流,在山间有这样一口山塘,炎热的夏天,能在这样的山塘戏戏水,那也算是幸运的了。大山的孩子,除了爱自己的父母,爱儿时的伙伴,那就是爱家乡的山水了。虽然家乡的山不巍峨,不扬名,但它有我儿时最美好的最幸福的记忆;虽然家乡的水不浩渺,不流芳,但它伴随着我度过了儿时最快乐、最惬意的时光。

  成长无非记忆。家乡的那口山塘留给我太多的记忆。

  山塘不大,坐落在两山对恃的坳口中,呈梯状型。塘尾出水,水不大,有手指粗,但从未断过。塘里的蓄水主要靠下雨从两山流淌下来的水。因两山的植被较好,流在塘里的水还算清澈。塘里的水不深,最深处大约一丈许。堤坝的左侧是一级一级人工雕凿的石墩做成的出水口。在相隔两个台阶处,就有一块光滑的石板,这个石板是供人们洗衣或者站在那儿洗脚用的。我们村子不大,二十来户人家,只有几十口人。而村里的姑娘、媳妇或者大妈常把衣物拿到这儿搓洗。

  每逢夏天,村子里的男孩便相约在这里洗澡。我们站在塘堤上, 毫无畏惧。即使有年轻俊俏媳妇蹲在那里洗衣,我们也无半点“羞涩”,脱得一丝不挂,撒泡尿在堤坝上,再走下堤坝,弯下腰,捧起一把水拍打几下小小的圆圆的肚子,站起来,两手向前一伸,闭上眼,便“扑通”一声,钻进水里,游出10多米远,才将头露出水面。抖一抖头上的水,一扭头,朝对岸游去。这时候,我们都感觉自己成了“小英雄雨来”。记得小时候有个伙伴叫权哥的,他比较顽皮,少不了挨父母的打。每次父母打他的时候,他就狠命的往山塘这边跑,父母在后面举着棍子拼命的追。权哥跑到堤坝上停住,等到父亲或者母亲伸手抓他的时候,他就一下子跳进水里,害得父母站在塘坝上干着急。那时,每到夏天,这口山塘就成了我们的乐园。有时在水里游累了,我们就仰面躺在水里,闭上眼,静静的让柔和的水波触吻我们泥鳅似的身子。兴致来的时候,我们会顺着岸边,扎进水里,把手伸进岸边石缝里掏鱼。别看山塘小,里面却有五颜六色的鱼。最多的要数鲫鱼和“偷食子”了,当然也少不了“七星鱼”。运气好的时候,我们会揪上几条,带回家去,剖开鱼肚,去掉内脏,撒上盐巴,用南瓜叶包好,放到灶火里烧来吃,味道没讲的。要不,就在下午去放牛的时候,大家有的出油、有的出盐、有的出辣椒酱油,有的出铝锅,把鱼带到放牛山上去煮熟吃。有一次,就是那个叫权哥的,鱼刚煮熟,我们大家吞口水想吃的时候,他却吐一泡口水在煮鱼的铝锅里,这锅鱼就被他独占了。待他吃完,我们几个就把他弄倒在地,让他向我们求饶、“告鸡”后,才善罢甘休。

  曾经热闹的村庄,还是那20来户人家,那些低矮的破旧的老房子里,大抵住着两个或者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最年轻的也是60多岁了,多数都是70、80岁。这些老人说走就走,当他们走后,这个村子也许就会消失,或许连同带给我多少快乐的那口山塘。 

  习近平说,要建设美丽农村,要让大家记得住乡愁。但愿还没有消失的村庄中有我村庄的存在。即使不复存在,她在的心里是永恒的。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