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 散文随笔 > 正文

连通网线 接足“地气”

2015年03月12日 来源: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张永生
A+ A

  烟草在线专稿  两会进行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自然是网上关注的焦点。对网友来说,聚焦今年的报告,不光听与自己的工作生活有关的事儿,还听自己的意见建议有没有被吸纳。据报道,中国政府网筛选整理的914条网民意见“原汁原味”地送交报告起草组,其中有几十条被直接吸收进报告;有的虽没“照单全收”,却体现了核心意见。

  网民第一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撰写者”之一,其含义是多重的。一方面,人们感受到政府听取网友意见、吸收民间智慧的诚意与努力:今年1月13日,国务院邀请10名网友走进中南海,对自己关心的重要政策谈看法、提意见;1月22日,中国政府网联合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等7家网站,推出“2015政府工作报告我来写——我为政府工作献一策”活动,邀请网民建言献策;两会期间,相关方面持续收集整理网友意见建议。另一方面,人们也感受到网民关心、参与国家大事的热情与智慧:短短一个月,就有616万人次访问留言页面、建言4万余条;有网民大年三十还在写意见,还有网民针对废弃电子元件的处理,写了上万言的建言,且非常专业。政府放下身段、敞开大门,网民热情参与、献言献策,顶层设计与民间智慧叠加,既让网民的参与权落到实处,又让政府工作报告更接“地气”。

  听取网友意见,汲取民间智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了表率。当下政府部门与网友的交流沟通,总体来讲,面在扩大、渠道在拓宽、层次在提升,但还有一些现状同样不能忽视。比方说,“剃头挑子一头热”的问题,一些地方对网友的热情建言不冷不热或干脆不关心;障碍多、门槛高的问题,一些地方与网友沟通的渠道时有不畅甚至堵塞;“最后一公里”梗阻的问题,一些地方对网友的意见也听了、建言也采纳了,可就是落实不了、执行不下去。一些政府部门“网络问政”着实热闹了一阵子,最终却流于形式;一些网络民意调查当时很热火,最终却沦为过场,不仅挫伤了网友建言的热情,而且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网友从来不缺参与热情,关键是如何保护热情;民间也从来不缺智慧,关键是如何吸纳智慧。一般来说,自上而下征询意见相对容易,由下向上表达诉求相对困难;一时听取意见容易,长期坚持则有难度。由此而言,是否真正听取网友意见,能否有效运用民间智慧,既取决于态度观念,更取决于是否做到常态化。“制度是决定因素”,制度管长远、管根本,只有把一些好的做法、举措上升到制度层面,才能长期有效、持续发力。这既需要探索制度机制,不断地创新形式、拓宽渠道,把网友的热情激发起来,把民间的智慧收集起来,还需要想办法、出实招,让网友的真知灼见体现在政策、决策中,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行动中,让说的人不白说,听的人不白听。

  改革深水期、矛盾凸显期,利益诉求日益多样、思想观念日趋多元,不仅要寻求最大公约数,更要探索破解难题的“金点子”。“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很多难题、矛盾,生活在基层、来自各行各业的网民往往感知得更真实、感受得更真切,解决起来往往也更具灵气、更有办法。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角度,多听听不同看法是好事。”对意见,不论是顺耳还是刺耳,只要是真知灼见,不光认真倾听,且真诚吸纳;对建议,不管来自高层还是草根,只要有裨于时,不光积极采纳,且落到实处。诚能如此,无论是深化改革道路如何坎坷,无论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如何艰难,我们都能不断地凝聚共识、集思广益,跨越激流险滩,攻克险隘难关。

  如果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之一是“改革”,那么邀请网友参与撰写报告,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如今我国网友总数已有6亿多,如何保护他们参与国家大事的热情、盘活这座智慧宝库,连好线、架好桥,接足“地气”、生发“灵气”,是摆在施政者面前的一道考题。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