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 散文随笔 > 正文

当践诺成为“债”

2015年04月22日 来源: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张永生
A+ A

  烟草在线专稿  道德诚信,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老生常谈,一方面说明它极端重要,一方面又折射它有所或缺。不久前,一直高调行善的陈光标承认自己“冰桶挑战”造假,就是一例。冰桶挑战,本是要引起公众对“渐冻人”关注,却硬生生地成了某些人娱乐一把的“秀”,实在让人心中不是滋味。

  相形之下,媒体最近报道两对父子接力行善践诺的故事,给人另一种感受。一则是:辽宁营口青年黄政清将车借给同事,后者超速驾驶造成一死一伤。本来,黄政清只需承担法律规定的5%赔偿责任,但他的父亲在得知肇事者无力赔偿时,四处借债扛下了62万元的赔偿。半年后,父亲突发脑溢血过世,他主动承担下了父亲生前的债务,不惜卖房卖车。另一则是:湖南长沙谢姓青年接替父亲接济一位流浪老人,十几年来为其提供吃住、医疗,直至老人离世。或许,我们见惯了各种冷漠,听惯了各种不讲道德、不顾诚信的新闻,对此可能会感到不可思议,甚至觉得他们有些傻气。但读罢两则故事,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还是受到了最猛烈的撞击,以至赞美的话怎么说也说不出来,甚至怎么说都感到有些别扭。

  一个人,一时一地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偶尔兑现承诺也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守信诺。对与自己没有多少关系、交集的危难中人伸出援手,终其一生,不离不弃,已经难能可贵,更何况父子相继、两代相承?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又彰显出什么样的精神!新闻报道中两对父子之所以能如此,当然是源于对他人的同情,有一颗炽热真诚的心;更重要的是,他们把救济他人、接力行善,看作是还“债”,如果不做就会良心不安,因而不敢一时有忘却,不敢一日有苟且。正是这种欠债还钱、父债子偿的自觉与信念,使得他们时时刻刻,念兹在兹,义无反顾,无怨无悔。现实生活中,从北京佘氏家族十七代人守护袁崇焕骸骨到安徽霍邱“信义兄妹”为亡兄偿还巨额债务,再到最近媒体报道的新疆75岁维族老兵因为当年的一句承诺,为牺牲战友守墓45年,都是这种精神具体而微的反映。

  康德说,人应该敬畏两种东西——“头顶的灿烂星空,心中的道德律”。道德诚信的意义在于践行,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平需要每个人的自觉努力。没有善心善念,行善践诺就成了无源之水,但只有道德冲动,没有自觉自省,不要说坚守一辈子,就是一会儿都很困难。换句话说,时时刻刻涵养善心善念,在践行中扩大充实善心善念,才能结出丰硕的道德果实。反之,或者将道德诚信挂在嘴上,却不愿付诸行动;或者将之视为他人的义务,却把自己置身度外,不仅无助于弘扬道德诚信,还可能助长虚伪。至于那种把慈善当作“秀”,更是等而下之,不足评论。

  如果说“秀”多多少少折射出一些人的玩世态度,那么“债”则体现出对践行道德诚信的自省自觉。当每个人都把行善践诺当作心中的“债”,建成道德诚信的社会就不会遥远。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