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栏目 > 微信推荐 > 正文

贵州黔东南:洞头村村民的“新三样”

2021年07月14日 来源:金叶黔言 作者:卢志佳、梁爽
A+ A

走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涌溪乡洞头村,这里几乎家家户户是独栋小别墅,大院坝、双开门……不少村民家的院子里,还停着小汽车。有车、有房、有存款,这新时代的“新三样”,已是洞头村很多村民家里的标配。

洞头村的“致富密码”藏在土地里。据了解,洞头村共有村民378户1459人,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户都种植烤烟,洞头村多年前就是远近闻名的烤烟种植“千亩村”。得益于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各项政策支持,烤烟产业的发展红利持续释放,洞头村的幸福生活也照进了现实。

“我家有三辆车”

“我家有三辆车,我自己一辆,两个儿子一人一辆。”当记者惊讶地再一次确认信息时,李明义一脸笑意地补充道,“这有什么稀奇的,我们这里种烟的人家,基本上家家都有车。”

今年55岁的李明义在洞头村当了16年村支书,作为村里的“领头羊”,他肩负着带领全体村民一起致富的使命。

二十世纪80年代末,洞头村的烟叶生产进入起步阶段,虽然当地积极引导农民参与烤烟种植,但对很多足不出户的农民来说,选择一项新产业就是一次冒险。

“大家都不敢尝试,我就做出来给大家看嘛。”李明义说,当时烟草部门承诺的种植技术“手把手”教学和产销一体的合作模式让他吃了定心丸,“我们这土地条件还可以,又有他们的承诺,当时我就有自信能把烤烟种好。”

到了90年代末,李明义带领的第一批烤烟种植户,都建起了新房。村民们看到了发展前景,纷纷主动加入烤烟生产队伍。到如今,洞头村已有20多户职业烟农,121户烤烟种植户。

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了,路也宽了,村民们兜里有了闲钱,一些兼顾出行和农业生产的汽车渐渐出现在村民家的院子里。

1.png

李明义(右)与家人的合影。新华网发

“我家的第一辆车是在2008年买的,当时我花4万元买了一辆面包车,开着自己的车,那感觉太美了。”回忆起第一次买车的经历,李明义脸上仍然是掩不住的笑意,“在当时也算是大手笔的支出了。”

2019年,大儿子要结婚,李明义给他置办了一辆15万元的轿车。

2020年,小儿子回家来帮忙,干得勤快,李明义同样也给他买了辆15万元的轿车。

“咱们村的大部分种烟户家里都有两辆车,一个是种烟用的小货车,一个是出行用的小轿车,这都是产业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变化。”一旁,村民张怀军也自豪地讲述起洞头村的幸福生活。

“他家有三套房”

“他家有三套房。”洞头村村民在介绍苏小军时,都要帮他“晒”下家底。

“打从记事起,我们家就种植烤烟了。以前农业生产条件差,种植的规模上不来,收益并不好,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当年,在父亲的引导帮助下,苏小军从10亩烟地开始,一路探索苦干,如今的他独自一人管理着60亩烟地,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职业烟农。

2012年,看着烤烟种植收益越来越可观,正值壮年的苏小军决定单独干。虽然脱离了父亲的帮助,但凭着这些年的帮活儿经验,10亩烟地的种植生产,他获得3万元利润,这笔收入给了他种植烤烟的信心。

“特别是这几年,在技术员的专业指导下,我们的种植水平得到提升,加上烟草部门逐年增修机耕道,推广专业化服务,种植成本也逐渐降低,种烟的收益越来越高。”说起种烟经历,苏小军滔滔不绝。

之后连续9年,苏小军不断扩大种植规模,靠着片片“金叶”挣来的收益,苏小军完成了娶妻生子、建房置业的人生大事。

2.png

苏小军(右)和家人的合影。新华网发

“我靠种烟攒够了娶媳妇的钱,后来我们有了两个孩子,去年我还花20多万元重建了家里的老房子,这个‘金叶子’可是给我‘种’来了一个家呢!”苏小军笑道。

2013年,苏小军在镇远县城购置了一间门面,简单装修后作为家人在城里的简易“小窝”。为了孩子能在县城读书,2015年,苏小军又在镇远新城购置了一套120平方米的商品房。算上家里重建的老房子,就是村里人口中的“三套房”。

问起买房压力,苏小军说,以他现在的种烟技术,基本每年都能实现收益15万元,“以后有能力了,还要换更大更好的房子。”

老龙家的“三张卡”

“老龙是个快活人,种烟挣钱的事大家都在干,农闲就出门旅游看风景的,全村就他一家喽!”

今年47岁的龙政安也是地道的洞头村人,种烟已有十多年了。自2016年开始,每年烤烟收购结束后,龙政安都要带着一家人出门旅游一趟。

“记得第一次出远门,我们去了向往已久的广西,常年都在大山里务农,我们也想看看大海到底是啥样子的。”回忆起初次旅行,龙政安记忆犹新。

在龙政安的手机里,收藏着一家人走过的“足迹”,和妻子在成都街头的合影、带孩子在乡野嬉戏的视频,一幕幕都是幸福生活的“缩影”。

除了会种烟、会消遣,龙政安管理家庭财务也是一把好手。

“我家主要有三张卡,一张是‘固定资金卡’,每年种烟收益的一半我都存起来,算是我们夫妻俩的养老钱;还有一张是全家人的‘旅游资金卡’,每年都计划有固定的经费,年年都能实现家庭旅行。”龙政安大方地介绍他家的“理财经”。

龙政安最在意的是“第三张卡”——孩子的“教育基金卡”。每年为孩子存下5万元的教育经费,是龙政安多年来的坚持,“我和媳妇商量好的,这张卡上的钱是不能动的。”

“现在不管是种地还是搞研究,各行各业都需要知识,我存这些钱就是希望她以后的学习有稳定的保障,让她没有后顾之忧,安安心心去学本事。”对于孩子的成长,龙政安极为重视,也满怀期待。

这一季的烤烟到了旺长期,三言两语刚聊完,老龙又转身走进烟地,为他家这“三张卡”忙碌去了。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