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烟农合作社 > 合作能人 > 正文

从伐木工人到种烟好手

2012年05月21日 来源: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
A+ A

  烟草在线专稿  张大哥是记者此行重点采访的一位烟农,记者提出对他的采访要求还是源于好奇。在调研途中,县局的工作人员曾提到有这样一位烟农,他以前在缅甸伐木,前两年才回乡种烟,在合作社的帮助下一家三口人共种了300亩烟田,种烟收入增加后又盖起了新楼房又开上了小汽车。这可是引起了记者大大的好奇。

  张大哥是个身材高大的中年汉子,在他脸上可以清晰地看见长年劳作留下的纹路,当记者一行人来到他家采访时,他给我们沏上了珍藏许久一直都舍不得喝的乌龙茶,记者一边喝茶一边在他新家里四处转悠。

  要是没人介绍的话,记者怎么也想不到这两栋连在一起的两层小楼房会是一个山区乡村普通农民的住房。楼房的外墙上砌着雪白的瓷砖,上面绘有松柏长青图,走进室内,桌椅茶几摆放得井然有序,张大哥告诉我们,家里的茶几椅子都是他自己伐木打造而成的,这些细节之处让记者想起了他以前在缅甸伐木的经历。而从室内向外望去,庭院里种植着各种花草盆栽,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勃勃的气息。这可和记者从保山市穿过高黎贡山时沿途看见的普通木质吊脚楼有着天壤之别,记者不由觉得更加好奇了。

  张大哥身上有着农民特有的朴实与厚道,当记者拿出摄像机和话筒时,他腼腆地摇头笑笑,表示自己上镜会紧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随意聊天之后,张大哥面对镜头总算不那么紧张了,采访也随即开始了。

  从这个勤劳朴实的中年汉子的言谈举止中,我们能清晰地感觉到他从冒着生命危险在缅甸伐木打工到回乡种烟的思想转变轨迹。

  明光乡与缅甸接壤,所以当地很多农民都去缅甸务工,许多人都做着伐木的工作,这是一项危险的工种,按张大哥的话说就是冒着生命危险。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在家里种地却还是要外出务工呢?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然而面对“山高水懒”、耕地分散、道路不通、水利设施缺乏、基础设施等现实状况,农民们只能小规模的种植一些玉米、苦荞、向日葵等作物,经济收入十分有限,无奈之下只好纷纷选择外出打工,或许这也是高原山区普遍存在的现象吧。

  2009年,政府和烟草部门将红云社区规划为新烟区,烟草公司投入大量资金修建烟水工程、机耕路、育苗大棚、烤房、农机具……,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同年,320户烟农自发成立了烤烟合作社,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看上去腼腆朴实的张大哥居然是合作社的发起人之一,这着实让记者一行都感到十分惊讶。

  “要不是实在没办法,谁也不想冒着生命危险在外打工啊!”张大哥感慨地这样说道。确实,要不是在家乡务农收入微薄,相信每个农民都不愿意离开熟悉的土地、离开家人,到一个陌生地方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自从回家看见一条条平整宽阔的机耕路、一个个随时能引水灌溉的水龙头、一排排摆放整齐的农机具之后,张大哥的想法就变了,他坚信留在家乡也能有好的发展。于是他积极动员乡里乡亲,发动大家在烟草公司的指导下成立合作社。

  事实证明,张大哥的眼光是很有远见的。合作社成立之后,在合作社引导的土地置换下,张大哥一家种了三百亩地,由于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扎把各个环节都有专业化服务队,在服务队的帮助下,他们一家三口劳动力就能种上三百亩地,而且经济收入大大增加,不仅盖起了小楼房,还开上了小轿车,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一个良好典型的带动作用是无穷的,在亲眼目睹张大哥加入合作社以来的巨大变化之后,乡亲们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而且今年外出打工人员大大减少,社员们不离土不离乡就能有稳定的收入,一个个都干劲十足。

  张大哥只不过是合作社里的一名普通烟农,他的经历却折射出了许许多多个山区烟农在合作社的帮助下走上的勤劳致富道路。红云社区也只不过是一个典型,从腾冲到保山再到整个云南,千千万万个合作社正以它独特的优越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烟农加入进来,在广袤的云南大地上落地生根,蓬勃发展。

  “我打心眼里希望,我们红云合作社能越办越好!”采访结束的时候,张大哥说了这样一句肺腑之言。看着张大哥脸上坚毅激动的神情,我们也在心里默默祝愿,希望合作社的明天更加美好。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