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烟叶平台 > 新闻快讯 > 正文

湖南浏阳20年培育烟叶 造就富裕村庄

2013年06月04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浏阳网报道 作者:
A+ A

  烟草在线据浏阳网报道  今年的收成不错,烟农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一方水土上,一种特别的植物已经生长了二十年。5月31日上午10时,阳光笼罩着湖南浏阳三口镇鹤源村。行至村头,成片的烤烟进入视线,在阳光下透出深绿的颜色。田间地头,隐约有农人忙碌的身影。

  在东区,鹤源村要数烤烟种植第一村,这里有着二十多年的烤烟种植历史,现在种植面积达1300余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一半。

  烤烟在这里扎根,离不开肥田沃土和阳光雨露,更离不开村民的一股韧劲,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生产队”种烟

  在一块地里,陆续有农人用扁担将烟叶担出地头,送进马路对面的棚子里——在那里,烟叶将被整理,上架,进行烘烤。金黄的烟叶售出,换回一叠叠钞票,以及更美好的生活。51岁的夏世琪骑着摩托车在地头转悠,解放鞋和裤腿上满是泥巴,见有来访者,便停下车子,笑着说:你们要是再早来两天,就看不到收烟(的场景)咯。没错,这两天,烤烟刚成熟,陆续开始采摘。

  对于鹤源村20多年的烤烟种植史,夏世琪要算一位完整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他记得,1978年左右,村子里便开始种植烤烟,当时村里还是以生产队为单位,吃大锅饭,10个生产队中,就有4个队种烤烟。

  分田到户后,1984年,夏世琪在自家的几亩田里,种起烤烟。“但都是瞎种,根本种不好。”他说,与现在相比,当时的种植技术和肥料都很不足。

  肥料就是一些农家肥,不像现在的专业肥料。“同时,直接往地里撒种子,不像现在直接买烟苗,收成自然比不上现在。”夏世琪举了个例子,如今一株烤烟长成后,能有20片左右的叶子,但当时只有14片左右。

  经过几次种植规模的扩大,如今,夏世琪共种了15亩,每年纯收入达到3万元。

  说到这里,他捋起胡须,显出一副满足的样子,“像我这样,岁数渐渐大了,给人家打工不行,也没有什么技术,能在家守着这些地,每年赚个几万块,还是不错的。”

  “烘烤城”烤烟

  夏世琪在田间转悠的同时,孔霞文也到了一年最忙碌的时候。

  孔霞文是烟草站的技术员,从业十多年,负责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鹤源村有烤烟1300多亩,像他这样的技术员共有2名。

  烤烟的丰收离不开技术,栽苗、施肥、打药,每一步都需要精耕细作,按照村民的说法,平时只要遇到问题,一个电话打过去,孔霞文随叫随到。

  现在,对于符合采摘条件的烤烟,他要去地里核实情况,发放准采证,然后才能采烟。

  采完后,烘烤更是一个技术活,炉温的控制直接影响着烤烟的成色。以前,村民房前屋后建有烘烤房,土质的建筑,有二层楼那么高,像古时候的堡垒,其烘烤效率很低,每次最多能烤100斤。2012年,村里建起了一座占地几十亩的烘烤城,内有50个烤房,温度可自动控制,每个烤房一次最多可以烤1000斤,这大大提高了效率。

  在鹤源村几处显要的位置,贴有《烟农须知》,上面共有12条,详细地对洼地排水、防治病虫、烟叶采收、入房烤烟等生产步骤作出提醒,下署名为三口烟办。其中第一条为:对于低洼地块,要提前开好水沟,降低水位,促进烤烟根系生长。

  烟农欧代武说,这不足三十字的排水提醒,看似简单,作用很大,许多刚入门的烟农曾就在这点上吃了亏。

  乡村人物

  靠着韧劲,他们“种”出富裕生活

  欧代武从2009年开始种植烤烟,当年,他与人合伙种了100亩,后差点亏了本,合伙人纷纷退出。次年,他又与人合伙种了100亩,最后扣除各类花销结算下来,他只赚了300多元。

  欧代武坦言,这两次有气候问题,更有经验不足的问题,“比如烟地不能缺水,但也不能多水,排水不及时,就长不好。”但欧代武始终有股韧劲,相信这个产业能赚钱,“因为土壤适合种,而且有政府政策支持。”

  今年,欧代武独自种了65亩,谈及今年的收成,他笑着说:“肯定不错,很可观。”

  有了种植经验,欧代武认为,烤烟生产仍有需要改善的环节。比如储存问题,每年收成后,烤烟要在自家存放1个多月,才送到烟草站去卖,如果种植上规模,需要的储存空间就很大,而且,自己保存往往会出问题,到卖的时候,许多烟叶都发霉了。“我觉得,应该投资建设一个专业的储存仓库。”

  而夏世琪则希望,烤烟收购价格能提高,他举例说,就在去年,最好的工人,100元一个工,但今年基本上涨到了140元,“相比之下,收购价格的涨幅就小得多。”

  再过一个多月,收完烤烟,便到了种晚稻的季节,那时候,鹤源村的田间地头又将是一片繁忙景象。

  乡村风物

  鹤源村有两个和谐小区

  鹤源村村支部书记夏金初介绍,2001年,原小水垅村和一坝村合并成了现在的鹤源村,之所以取这个村名,一方面,“鹤源”是浏阳烟叶的一个知名品牌,另一方面,也有“鹤舞新农村,源自新起点”之意。

  全村目前有846户,3260人,除了烤烟种植外,还有花炮、养殖等产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因此,很少有村民外出务工。

  在鹤源村,绝大多数村民都住进了二层小楼,不少还买了私家车。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着居住环境的改善,2011年和2012年,鹤源村先后成立了两个小区——新山和谐小区、三新和谐小区。

  三新和谐小区共有60余户,水泥公路通向每家每户,路边有太阳能路灯,公共场所还有篮球架等健身设施。每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

  该小区理事会理事长李友怀介绍,理事会共有18名成员,均由村民组成,分别负责安全、环境等方面,不拿一分钱工资。

  李有怀说,2012年小区居民集资40余万元,修通了每家每户通往村级主干道的道路,安装了路灯,并进行了环境整治。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