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烟叶平台 > 新闻快讯 > 正文

贵州洛龙专业合作社模式发展烟草农业助农走上小康路

2013年08月28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新华网报道 作者:
A+ A

  烟草在线据新华网报道  题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核心在增收。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委七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洛龙镇要在2017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解决农民增收的大问题:农民增收靠什么?农民增收怎么干?洛龙镇结合实际响亮地回答:实施农业“32221工程”和发展乡村旅游,通过调整结构、增加投入、设施配套,进一步优化各类产业组合模式,多措并举,最大限度激活增收潜能,为如期如实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32221工程” 助推产业调整上台阶

  站在磨盘山上放眼望去,一片片绿油油的蔬菜一眼望不到边。

  村民陈亚的蔬菜基地旁,十几个村民正将莲花白装上车。“这车菜共有15吨,准备运往重庆盘溪市场去销售,按0.6元每斤算,除去成本应该能收入1万元。今年我种的蔬菜总的预计产值能达到20万元。”陈亚说。陈亚是地地道道的磨盘人,以前在外务工,近年来,随着磨盘山蔬菜产业的兴起,他觉得返乡发展蔬菜大有潜力,于是今年在磨盘种了30亩蔬菜。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磨盘的蔬菜由最初的50亩发展到现在的4000多亩,产量从250吨增加到2万吨,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成为全县最大的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产品主要销往重庆。聚居于磨盘山上的农民依托高山优势走上种蔬菜的致富路,同时“磨盘蔬菜”也因无污染、无公害而远近闻名,重庆人只要听说是磨盘的蔬菜,争相购买。

  蔬菜产业是洛龙镇“32221工程”中高产高效的典型产业之一。

  “32221工程”即是指:通过3年的发展,到2015年实现3万亩中药材,常年稳定种植烤烟2万亩,种植茶叶2万亩,果蔬2万亩,出栏10万只土鸡的目标。

  如今,行走在洛龙镇的土地上,一片片绿色无公害蔬菜,一处处高产丰收的烟田,一个个中药材产业示范区……让人深切地感受到“32221工程”正在推动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民主动转型,为全面“小康行动”注入新鲜活力。

  作为一个农业大镇,洛龙镇能取得如此的成效得益于该镇党委政府对农业产业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洛龙镇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53111”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在审视镇情、反复调研的基础上,强调以农业产业化建设为重点,突出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使经济发展逐步进入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快车道。出台《关于实施农业“32221工程”的意见》,明确要求各村、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形成主要领导总体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多方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力度,明确责任,加强督查,在全方位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引领全镇农业产业沿着效益型、科技型、带动型方向迈进。通过发展扶持和考核奖励,整合农业产业化资金等方式,示范推广,带动面上发展。

  今年,该镇以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等生产模式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种植烤烟2.2万亩。充分利用适宜的气候、充沛的降雨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先后发展了中药材1.2万亩,果蔬1.2万亩,出栏土鸡4万余只。据统计,仅这几项产业就占全镇农民人均收入的70%。

  “‘32221工程’是现阶段我镇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小康的有效途径。”镇长杨永奇说,“我们就是要切实抓好农业项目建设、农村惠农政策落实、抓好农业适用技术推广,注重专业合作社建设、结构调整、土地流转,在科技和特色上下功夫,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32221工程’抓好了,现代农业就有希望,全面小康就有希望。”

  杨永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洛龙镇现有农业人口1.7万人来算,到目前,全镇共落实烤烟2.2万亩产值6000万元,人均收入有3000元;蔬菜1.2万亩,按亩收入5000元计算,人均又是2000元;中药材1.2万亩,产值2000万元,人均又是1000元,土鸡、茶叶收入人均1000元,再加上劳务、国家政策性补贴,常规的畜产等收入差不多又有2000元。去年我镇的人均纯收入7000元,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力争达到8500元,2015年率先达1万元以上,只要把“32221”工程实施好了,我们完全可以实现目标。

  这是一笔清晰的小康大账。

  小康的希望与梦想,正在农民手中点亮。

  乡村旅游 凸现区域经济新优势

  8月9日,洛龙镇大塘村村民朱远胜家的农家小院里,十几位老人有的看着电视,有的玩着棋牌,兴致浓浓。他们来自重庆市的沙坪坝、南岸、九龙坡等地。重庆来的退休教师李世君告诉记者,他们重庆天气太闷热了,7月8日来到大塘,住进了朱远胜家的“乡村旅馆”,自己在这里煮饭吃,每月房租400元。

  李世君说:“这里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庭院干净,居室整洁,村民纯朴,生活愉快,打算要多住几个月才走。”据主人朱远胜介绍,时下在他家租房度假的重庆客人有10多个,到目前为止,今年他家已接待了100多名重庆客人,有的住上七八天,有的则一住两三个月。在大塘村,像朱远胜家这样的乡村旅馆有4家,今夏以来,先后有300多名重庆客人到大塘居住休闲避暑。

  据大塘村总支书记陈莉介绍,今年5月,洛龙镇组团到重庆参加了重庆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对洛龙的旅游资源优势进行推介后,从6月份起,重庆来大塘避暑的客人日渐增多。

  大塘村是洛龙与重庆武隆县交界的地方,平均海拔1200米。生态完好、夏季凉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不少重庆客人把这里当作是他们的“后花园”来此消夏度假,躲避炎热的重庆“火炉”气候。

  陈莉说,重庆人来到大塘,有的一住就是三、四个月,包吃包住,每个月每个客人收费1200元—1500元,像朱远胜家,今年夏天每月净收入都有4000元。

  乡村旅游给大塘农民群众带来了不菲的收入,现在当地群众看到了这个发展前景,老百姓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高涨,纷纷搞起了家庭式的乡村旅馆。从去年冬季就开始粉刷外墙,修葺房屋,布置房间,目前已改造了100套民居,依托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新建了200套,还引进客商黄松到大塘投资,建起了乡村旅游接待中心。预计明年我们这里的接待量能达5000人左右。

  为进一步做好做大乡村旅游产业,该镇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增加群众收入的新兴产业来抓,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依托乡村旅游资源,以农民为主体,以参与性、休闲性为卖点,逐步实现由单一的消夏避暑向观光、生态、乡村相结合的旅游模式转变,在观光旅游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延伸。

  围绕这样的思路,今年初,该镇在大塘村所在地周边种植1700亩桃子和布郞李,目前这些经果林长势喜人,届时将成为游客采摘果实的乐园。此举既催生了农村产业发展,又延长了产业链条,拓宽了增收渠道。

  镇长杨永奇介绍,下一步洛龙将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让公共设施城镇化,让居住、饮食乡土化,在大塘村高标准建设两个休闲广场,随之配套绿化建设,完善广场功能,把文化要素注入到乡村旅游开发中去,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做文章。把文化旅游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着力将大塘打造成重庆的“后花园”和“避暑山庄”。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