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在线视点 > 管理 > 正文

烟草企业如何以“大政工”适应新常态

2015年11月16日 来源:烟草在线 作者:刘凤文、蒋成彬
A+ A

  烟草在线专稿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及“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呈现出“速度增长转为中高速、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特点。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提出要求、作出部署。面对“新常态”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企业要主动适应、直面问题、认真思索,既适应“新常态”,又能深化改革推动企业向前发展,这是摆在国有企业面前的大问题。而企业的大政工工作如何应对这种新形势,主动服务企业发展呢?

  大政工工作是一项集政治、思想、组织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作,把党建、工建、团建以及纪检监察融入到企业管理全过程之中,确保企业既方向明确、稳定发展,又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经济。因此,企业大政工工作应主动推陈出新、打破常规、找准定位,围绕企业“全员创新”、“精益生产管理”等中心工作做好服务,助推企业生产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新常态下对企业大政工工作现状的认识和分析

  在多数企业增长速度放缓、工商库存增加、结构空间变窄、需求拐点逼近的背景下,企业大政工工作涌现出很多新情况与新问题。政治优势不够突出,工作成效不够明显,政工人才捉襟见肘等,这些问题成为制约大政工工作上水平的关键因素。

  企业对大政工工作的地位认识不到位

  当前,个别企业出于对生产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关注,对大政工工作的价值定位缺乏深入思考,认为大政工工作是企业发展的“负担”,是一项可有可无的“政治任务”,或者是设置了政工部门也仅仅是作为摆设而已。由于大政工工作一般不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工作成效具有间接性、隐形性和长期性,所以很容易被企业忽视。不少企业认为大政工工作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一种没有产出的企业“负担”,以致工作地位被削弱。很多员工把大政工工作当成一种“锦上添花”和“面子工程”工作,在工作中应付制度、应付检查,务虚之风盛行,导致大政工工作无从发挥其思想教育、宣传学习、制度监督的政治优势。甚至个别领导干部也认为,大政工工作就是一种“政治任务”,政策宣贯、文化建设、党员发展、干部考评,这些都是浮在面上的东西,使得大政工工作长期与企业的中心工作脱节或者联系不够紧密,出现党政“两张皮”的现象。

  企业大政工工作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不足

  有的企业对大政工工作的管理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按部就班地设立部门和岗位,对于工作的开展不投入也不深入思考,出现管控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的情况。由于部分企业对政工人员的工作难度、工作内容、工作目标以及工作成效缺乏验证和考评,使得不少员工滋生“干好干坏都一样”的心理。出现了有的员工工作任务“堆积成山”,有的员工空闲得“游手好闲”的不良现象。这必然使得工作干得多的员工产生泄气和抱怨的心理,工作干得少的员工反而不满足和事事斤斤计较。同时,个别企业在党建、宣传、纪检、工会、扶贫、团委等工作方面盲目设岗,不少员工被动接受工作任务,缺乏主动思考和求实创新的工作意识和工作能力。

  大政工工作人才匮乏

  随着企业改革和工作要求的提高,大政工工作任务变得越来越繁重,然而部分企业的大政工工作存在人员队伍单薄、人才素质不高,出现政工人才“断层”和“青黄不接”的情况。在有些企业,从事大政工工作的人员很多是“外行”,有的是从生产管理岗位上直接转入的,个别是通过企业照顾转岗来养老的,对相应岗位的工作不熟悉、不擅长,不能充分发挥岗位职能。严重影响着企业大政工工作的水平提升。由于企业对大政工工作的地位认识不到位,使得企业在人才培养和选拔方面常常忽视了政工人才的储备,政工队伍中缺乏“文武双全”的复合型人才和“德才兼备”的专业性人才。

  二、新常态下对企业大政工工作的思考和探索

  新常态下,企业大政工工作只有吃透上级主管部门及本企业党委的方针政策,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顺应企业发展的新要求和新任务,助推企业持续健康向前发展。

  找准工作“着力点”,创新性地开展大政工工作

  新常态下,大多数企业的工作重心已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变为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挖掘企业内在潜力上来,这就要求大政工工作要适应企业发展的新形势。在工作中找准自身定位,找准工作“着力点”,创新性和前瞻性地开展工作。大政工包含党建、工建、团建以及纪检监察等工作,大政工各职能部门除了要抓好各自的基础工作外,还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政工工作应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上来,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载体、完善服务机制,紧密围绕精益管理、全员创新开展“党员项目工程”研究,构建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评比制度。纪检监察可以同地方检察院联合开展“检企合作”工作新模式,将反腐工作关口从“事后处罚、事中处理”向“事前预防”推移;加强对企业“三重一大”工作的监察力度,对“不作为、慢作为”现象进行查处;围绕企业精益生产管理,运用效能监察手段开展“效能监察课题”研究,帮助解决精益生产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工会工作要体现企业的人文关怀,为在职员工发放生日蛋糕、每年对员工进行体检并制作健康档案;丰富离退休员工的文化生活,带着爱心、耐心和真心为老同志服务,做他们的贴心人,真正让企业放心、让老同志满意;将工会经费应用到劳动竞赛、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推动企业发展的工作上来。团委要做好青工的思想教育工作,采取创建“青年文明号”、评选“青年岗位能手”、进行“忆苦思甜”教育等形式,引导青工爱岗敬业、争先创优,树立感恩思想,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帮助青工在合适的职业通道上成长、成才。

  实施“政工贯标”工作,实现“增比进位”工作目标

  有效推行全员创新和精益管理是当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大政工工作亟需进行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政工贯标”和“增比进位”打破了员工干好干坏都一样的惯性思维,工作不达标就是不合格,工作不进位就是倒退。“政工贯标”可以对大政工工作的权责、人员配置、岗位目标、工作难度、工作进度、工作成效、创新能力等内容进行指标性量化并进行考评,要求此项工作与生产管理工作从机制上有效衔接,更好地服务企业中心工作;“增比进位”可以通过各部门或岗位的关键性指标和年终考评业绩来综合确定目标,激励各相关部门不断向着更高、更好的工作目标发起冲击。通过“政工贯标”和“增比进位”工作,可以将相应指标纳入政工人员的绩效考核,有效调动政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责任意识,规范工作行为。引导政工人员在各项重点工作中争当“排头兵”,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

  引入“党、政、工质量管理”机制,克服“两张皮”现象

  部分职能部门常常将党务工作、工会工作与生产管理工作分开抓、分开管,严重影响了基层党支部、基层分工会服务生产的能力和水平,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在生产管理中,大政工工作应当“围绕中心抓工作,围绕经济抓指标,围绕质量抓服务”,促进各部门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党、政、工质量管理”机制可以从各部门或车间的人才培养、技术培训、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方面制定相应质量指标,通过“师带徒活动”、“技能比武”、 “党员项目工程”、“产品质量自查、自检”等活动来开展并进行效果验证。根据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对参与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分工会主席以及政工人员进行相应考核和奖励。“党、政、工质量管理”机制有利于使大政工工作从“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从“被动帮扶”转向“主动服务”,从“无序工作”变成“有序工作”,使大政工工作落地,克服“两张皮”现象,进一步提升大政工服务企业中心工作的水平。

  培养“德才兼备”的大政工人才,构建一支忠诚可靠的政工队伍

  大政工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是企业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是企业面对新形势、把握新政策、处理新问题的思考者和智囊团,也是企业发展开拓创新的执行者,需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能力。其培养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工作,在大政工人才培养上,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对个别不适应本职岗位的干部进行调整或换位,形成“能上能下”的良好机制;大力培育政工新人,把这些新人放到职能部门或生产一线去学习锻炼,熟悉企业的生产管理流程,培养即懂生产管理,又精通政工工作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合理设置兼职政工人员,实行“一岗双责”,把一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行管人员吸收为兼职政工人员,使政工工作与生产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促进中心工作的稳步提升;加强政工人才的培训,通过送外交流学习、“师带徒”活动、业务知识专题培训等形式,提升政工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

  搭建“政工信息化”平台,提升大政工服务效率

  搭建“政工信息化”平台,不仅可以提高大政工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更能对大政工人员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成效进行量化考评,同时进行可视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